近日海卓科技与俄罗斯客户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完成了首批200kW燃料电池系统订单的签署;3月30日,潍柴巴拉德合资公司的氢燃料重卡出口澳大利亚;鸿基创能、武汉理工氢电等膜电极企业产品出口提速……总体来看,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壮大,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正在加速走向海外。
走向海外
近期,跨国之间的氢能合作明显增多。自1月以来,中国陆续推动了与法国、巴西、纳米比亚等国家的氢能项目合作,共同探索氢能业务商业化模式。在如此形势下,国内多家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未势能源是长城汽车在氢能领域布局的承载主体。近日,长城汽车与巴西圣保罗州政府签署“氢能合作开发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推动氢动力交通运输可行性研究。此次氢能项目合作的签署,在长城集团全球战略目标的推动下,将进一步加速未势能源拓展海外市场。
5月5日消息,海卓科技与俄罗斯客户签署合作协议,海卓科技将为俄罗斯客户提供燃料电池技术、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同时,双方完成了首批200kW燃料电池系统订单的签署。
3 月 30 日,全球首辆出口澳大利亚氢燃料重卡下线交付仪式在福建漳州顺利举行。该氢燃料重卡装配的是潍柴巴拉德合资公司110kW燃料电池模组,最大续航里程达 1000 公里,能够满足城际货运、省际长途等多种重卡商业运输场景。
2月21日消息,武汉理工氢电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CCM型膜电极已出口至美国、德国、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膜电极累计销售量达200万片。
鸿基创能近三年累计出货量位居行业出货量NO.1。鸿基创能也是膜电极出口代表性企业,其与欧洲燃料电池及整车企业展开深度合作,这部分客户贡献营收2022年占比接近10%,预计2023年将扩大至20%。
从以上出海的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来看,出口产品涵盖燃料电池关键部件、电堆/系统、膜电极、整车等。
随着全球各国氢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内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在海外的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大,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快出海的步伐。
如何拓展海外市场?
近年来,基于氢能广阔的应用场景以及庞大的产业链价值,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各国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并发布了相关的发展战略和支持政策。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球已有42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氢能政策,36个国家和地区的氢能政策也正在筹备中。
在政策的牵引下,全球范围内不断有氢能项目在启动,随之也带动了氢能产业链相关产品的需求上涨。在全球氢能市场加速壮大的背景下,国内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要如何拓展海外市场?
首先,产品质量是根本,在海外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竞争力是最有力的武器,利用好国内产品生产的制造优势和成本优势;再者,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也要积极寻找海外合作伙伴,合作开发当地市场,通过合作不仅能更快熟悉海外市场环境,也能为之后的持续拓展市场打好基础。
清能股份具有很深厚的海外市场拓展经验。对于企业出海,清能股份总经理张弛表示,国外市场在产品价格、回款速度等方面对出海企业是一种利好,但同时也需要企业投入更多资金用于产品售后维护,出海企业只有深入思考各地用户的真实需求,在海外推广上多寻找突破口,未来才能走得更远。
长远来看,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也能反哺国内业务增长和产品技术提高。事实上,国内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也要“准备好”,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在海外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