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贵州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关于氢能方面指出: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科学布局氢能产业,打造“贵阳—安顺—六盘水”氢能产业发展核心轴、“毕节—六盘水—兴义”氢能产业循环经济带和三条“红色旅游—绿色氢途”氢能应用示范专线,开展新型储能、分布式多能联供、大数据中心分布式能源站、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等领域示范推广应用,加快推动氢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场景应用,支持六盘水创建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不低于100万千瓦,建成加氢站15座(含油气氢综合能源站),开展可调节负荷资源整合,需求侧具备3%左右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到2030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提高到400万千瓦左右,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加氢站数量进一步提高,可调节负荷资源进一步整合,需求侧具备5%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深挖节能降碳潜力,鼓励钢化联产,探索开展氢冶金、氧气高炉、非高炉冶炼、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示范,扩大低品位余热供暖发展规模。
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积极扩大电力、天然气、氢能、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应用。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加快新能源、储能、氢能、碳减排、碳汇、碳排放权交易等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一批绿色低碳领域现代产业学院。
强化应用基础研究。聚焦煤矿绿色智能开发、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新型电力系统、节能、氢能、储能、动力电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重点领域,深化应用基础研究,实现应用成本大幅下降,争取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装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集中力量开展复杂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控制、大容量风电、高效光伏、大容量电化学储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攻克碳纤维、气凝胶、特种钢材等基础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元器件、软件等技术短板。加快智能储能集成技术及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进氢能在工业、交通、城镇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
健全法规标准体系。结合贵州实际情况,推动可再生能源、氢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等一批相关领域地方标准制定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