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记者从钒钛高新区了解到,氢能产业示范项目在开发区稳步推进:氯碱工业副产氢气提纯项目选址欣宇化工厂区,项目于3月12日开工,目前设计单位已基本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和项目方案设计;欣宇化工已完成水、电、气等公共辅助设施安装,于4月25日完成设备采购,正按计划顺利推进,力争6月、确保7月完成技改,实现供气。加氢项目已由市花城新能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先行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该项目分两期实施建设,其中一期用地面积约7.7亩,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1条输氢管线,1座充装站,设计能力500kg/d;1座加氢站,设计加氢能力500kg/d。现已确定站点选址,并开展了场址的测绘和地勘等相关工作。用氢项目在市经信局和市交通运输局支持下,已经初步确定车辆选型,计划在5月底前完成招标采购程序。钒钛高新区有关负责人称,氢能产业示范项目将力争9月底前完成建设。
今年1月5日,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通过《中共攀枝花市委关于以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城市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攀枝花市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底气何来?市政府肯定地回答:具有坚实的基础。
攀枝花市清洁能源富集,水电资源和副产氢资源丰富,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明显。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水电装机突破622万千瓦,风电装机达46.65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达29.87万千瓦,为氢气的绿色制备提供了条件。
工业副产氢方面:攀枝花市欣宇化工、龙蟒佰利联、攀钢集团等企业氯碱产能合计37万吨/年,可产氢气约9220吨/年;目前攀钢集团焦炭产能345万吨/年,西区焦炭产能为260万吨/年,合计605万吨/年,焦炉煤气可制氢气约54600吨/年。综合来看,全市理论制氢产能规模可达63820吨/年,现阶段制氢产能5761吨/年。
同时,攀枝花市丰富的钒钛资源,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原材料优势。其中,钛资源保有储量约5.7亿吨,居世界第一位,钒资源保有储量约0.14亿吨,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三位。
金属钛是电解水制氢及氢燃料电池双极板的重要原材料,而钒钛基材料可应用固态储氢领域。随着相关技术突破,钒钛基储氢材料的研制生产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日前,攀枝花市和四川大学联合开展钒基储氢合金研发,开发出理论储氢量为3.9质量百分比的V-Ti-Cr-Fe储氢材料,近室温下可逆储氢容量达到3.1质量百分比,比目前通用的AB2型合金可逆储氢容量高出2/3。
攀枝花市还具有丰富的氢能应用场景。作为传统工业城市,攀枝花市在钢铁冶金、交通运输、发电等多个领域对氢能存在着大量应用需求。
钢铁冶金方面,钢铁行业碳排放在全市所有行业中位居首位,钢铁行业减排是全市的重大任务,利用氢气直接从固态铁矿石中除掉氧气,是钢铁行业前景有利的脱碳途径,钢铁冶金有较大的氢气需求量。目前,攀研院按照传统高炉炼铁和非高炉两条路线开展钒钛磁铁矿氢能冶金科技攻关,正在和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重庆大学、中冶赛迪等单位开展交流,寻求优势研发团队开展联合攻关。
交通运输方面,攀枝花市客流量、物流量巨大。据统计,攀枝花市现在民用汽车拥有量25.2万辆、公交车700辆、环卫车302辆、重卡10326辆,2020年公路运输周转量543044万吨千米;拥有营运燃油驱动船舶172艘,总吨位7739吨,2020年水路运输周转量2443万吨千米,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船舶的应用提供了场所。
在发电方面,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开发和脱碳进程的逐步推进,氢气储能的优势将进一步体现,氢能发电在新型能源体系中可逐步替代传统火电厂调峰作用,助力实现火电厂深度脱碳。
今年4月,攀枝花市已编制完成《攀枝花市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发展规划(2021-2030)》。到2025年,全市氢能发展初具规模,氢能产业链集群初步建成。到2030年核心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氢能产业成为攀枝花市主要产业之一,产值突破300亿元,实现年度碳减排量超过100万吨,将攀枝花市打造成“氢能产业示范城市”,成为全国氢能产业重要城市。
为此,攀枝花市将持续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和装备制造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发展氢制备产业,探索发展氢储存产业,深入发展氢运输产业,统筹发展氢能应用产业,逐步打造成区域氢能装备制造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