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云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发布,其中氢能方面指出:
稳步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车桩相随、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建设相对完善的充换电设施网络,区域布局更加完善,其中居民区基本实现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车站、大型公共服务场所等实现全覆盖;鼓励开展换电模式试点应用,适时开展氢能供给体系及加氢站的建设。
跟踪并适度布局氢燃料汽车产业,通过示范应用推动氢燃料发动机、氢燃料电池基础材料和氢能供给体系等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吸引配套零部件以及相关配套服务产业落地,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适时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以丽江为中心构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先行区,并以燃料电池基础材料和氢能供给体系为核心构建相关产业链。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客车产能超过2万辆,形成1家年产5000辆以上的新能源客车企业。
适时开展氢能供给体系及加氢站的建设,实现多种补能技术及能源供给方式协同发展。并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积极推进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三网融合,择机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创新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新业态、新场景,提供更便捷、更高品质的服务。
适时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客车等领域的示范运行。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围绕滇本旅游环线和重点旅游目的地,加强沿途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服务,培育新能源汽车自驾游的全新应用场景。
探索在重点区域逐步布局加氢站。同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以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及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逐步实现充/换电等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与社会化。
原文如下:
云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新能源汽车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对实现节能减排、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汽车已是全球汽车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也把发展新能源汽车纳入国家战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云南省践行国家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云南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环节。“十四五”时期是云南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实现产业规模化聚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省内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云南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相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形势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28.4万辆,累计销量突破千万,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基于全球生态环境的长远发展,已有130余个国家提出并设立了碳中和目标,汽车作为交通运输领域减碳的主要抓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国家纷纷明确战略目标、强化政策支持,从供需两端持续发力新能源汽车。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和节能目标,倒逼传统燃油车升级;实施产业扶持政策和刺激市场消费的补贴政策等,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规模扩大;同时,支持跨国车企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新兴产业布局,加速向出行服务商转型,与行业、企业积极共建全新产业生态,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变革。
从国内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2020年9月28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国际会议上表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将深度影响我国经济、能源、产业、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战略。在政策扶持和全行业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6.7万辆,年销量连续多年居全球首位,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增长至5.4%。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全球领先,已具备较好的规模优势和发展支撑条件,未来随着产品成本下降和技术水平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将稳步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及《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版)》等一系列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及支持区域产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发布实施,不仅明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也支持云南省发展绿色铝、绿色硅全产业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等各类协定的签署和生效实施,也将为云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机遇。伴随智能化、网联化的加速发展,诸多界外产业与新能源汽车呈现融合发展趋势。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优胜劣汰、存量竞争阶段,行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更趋常态化,优势企业加快抢占行业资源与市场,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同时,汽车行业“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并将于“十四五”内实现全面对外开放,中外企业均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将更加成熟完善。
从产业生态来看,融合开放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特征。随着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智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深度融合,将推动产业生态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产业链趋于重构,价值链延伸扩大,创新链不断丰富,将持续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赋能,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十三五”以来,云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整车为龙头,动力电池原材料等零部件为关键配套产业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十三五”期间,初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不仅布局新能源乘用车制造产业、填补云南省新能源乘用车制造的空白,还引入检测产业、进一步延伸并完善产业链。
目前云南省共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7家,已形成一定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产品涵盖纯电动乘用车、客车、厢式货车以及混合动力客车等。零部件方面,已布局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具备发展车用动力电池产业链的产业基础。产业集群方面,云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布局呈特色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三车一中心”为主的昆明滇中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体系,产业链创新能力持续加强,人才、资金和上下游企业进一步集聚。
整车企业产能利用率低,带动作用有限。目前,云南省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规模小、产能利用率低、产业聚集度不足,难以拉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现有企业的产品重合度高,且以商用车及改装车为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和技术滞后于市场发展,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乏力,尚未形成规模化和协同化效应。
产业链建设不完整,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弱。云南省汽车零部件规上企业仅有30余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建设不完整,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尚未形成布局。本地中小零部件企业大多未与整车或总成型零部件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弱。整车企业多以外地采购为主,物流成本较高,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市场推广力度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十三五”期间全省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不及预期,未能形成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的拉动效应。已建成充电桩运营效率低,建设经营投资回报低,市场吸引力不足,充电桩后续建设推进乏力。有桩无车、有车无桩的错位现象并存,未形成有效充电服务网络覆盖,充电基础设施使用率低与用户充电不便利结构性矛盾突出。
区位优势。云南省区位优势明显,不仅是我国连接南亚和东南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通枢纽,还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交汇支点,更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东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世界第三大市场,其经济快速增长,汽车市场潜力巨大。随着RCEP正式实施、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构建国内国际双促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西部地区迎来“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机遇。同时,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市场逐步成为车市增长的重要支撑,各大车企的产品、营销、产能布局都在向西部迁移,有利于云南省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动态调整和中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布局发展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带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
绿色能源优势。云南省水能资源丰富,蕴藏量达1.04亿千瓦,居全国第3位。截至2020年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达10340万千瓦,其中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85%、发电量占比超过88%,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绿色能源产业已成为云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正在推进实施的800万千瓦风电和300万千瓦光伏项目以及“风光水储”一体化建设,也将带动下游水电、风电、光伏和储能等绿色能源装备的发展。在我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进程中,清洁能源优势将凸显,为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提供巨大的竞争优势。云南省以清洁能源为主的低电价优势将持续扩大,使企业具备电力成本优势,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提供充沛、有价格竞争力的清洁能源,实现从能源发电端到车辆使用端全生命周期的清洁化。
资源优势。云南省地质现象种类繁多,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铝资源方面,云南省铝土矿资源丰富,文山和大理可开发的铝土矿远景储量达4亿吨以上,适合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身、铝轮毂、铝合金底盘件等轻量化的铝制品零部件产业链。锂资源方面,滇中地区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探明拥有氧化锂资源达34万吨,预计锂资源超过500万吨,具备打造世界级锂资源基地的资源优势,适合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
旅游和生态气候优势。云南省地形地貌多样,立体气候明显,生态种类繁多,民族风情浓郁,造就了丰富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全省国家A级以上景区有344家,其中5A级8家、4A级90家。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及产业营收同比恢复约六成左右。云南独特的低纬高原气候环境为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研发、技术评价和运营使用提供了较好的验证环境和应用生态。在旅游景区打造绿色智能交通,建设绿色旅游示范线路,有利于推广新能源汽车,同时也可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开发新型旅游模式、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