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开市前被临时叫停。推迟三周后,全国碳市场于7月16日正式开市,将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举行开市启动仪式,随后开始第一批交易。
在“3060”双碳背景下,全国碳市场开放意味着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减排工具加速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建设和社会普及进程。
氢能作为深度减排的重要途径,长期看,全国碳市场的成立必然会对氢能产业发展途径选择、技术发展方向、市场规模预期评估等产生重要影响,需要企业关注。
一、碳交易系统行业对氢能的影响
图片国内碳交易对氢能的影响机制示意图
目前国内碳交易对氢能影响机制分析文章主要集中在配额制方面讨论(控制排放总量),本文的分析主要从纳入碳交易管理的行业与碳交易价格等方面讨论下对氢能产业可能影响。
1、纳入碳交易行业类型的影响
首批纳入全国碳排放配额管理的是发电行业,总计2225家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40亿吨/年。这些企业将成为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的主体,其他机构和个人暂不能参与全国碳市场。它们当中90%以上是首次参与碳市场,此前参与区域试点碳市场的发电企业共有186家。
中国碳市场目前未制定总量控制目标,只是设定了相对总量目标——即以发电企业的发电量为基础,依据一定的基准值,计算出每家企业分得的配额数量;将所有企业的配额量相加,得到全国总的配额量。也就是说,发电量越多,配额总量越多。
电力行业被纳入碳市场,火电厂生产超出配额的电量,就需要对超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买单,或者是配套CCS/CCUS设备减少排放量,或者是改革发电技术,降低发电过程的碳排放量。
清洁电力生产商或CCS/CCUS服务商将从中受益,甚至有可能推动特定地区燃料电池发电市场的发展(如IGFC、富氢地区燃料电池发电),或是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进而推动氢气市场的发展(如煤气化、天然气裂解等)。这无疑有益于氢能产业的发展。
碳交易市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发电行业之外的非电力化石能源替代,如工业热源、化工原料、还原剂等,如钢厂焦炭。这些领域中,电力难以起到替代作用,而氢是最有前景的替代途径之一,不会再出现所谓的“氢电之争”。
据测算,电解铝、水泥、钢铁、化工、造纸、石化、航空等七大高耗能行业全部纳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总量预计在80亿/年吨至100亿吨/年之间,这给以氢能市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但在碳市场涵盖的范围方面,未来以怎样的节奏、规模纳入更多行业,尚未明确。
全国碳市场重点碳排放行业纳入顺序及规模变化预测(单位:亿吨)
2、碳交易价格的影响
通过市场碳交易价格方式配置资源将直接影响碳排放重点行业对CCUS技术的应用速度和对化石燃料替换速度。
以电力行业为例,发电企业希望初期碳价尽量低。国家能源集团旗下火电装机规模约占据全国火电的六分之一。初步测算,其首个履约期的配额情况略有盈余。“希望全国碳市场初期碳价不高于30元/吨。”国家能源集团碳管理部门负责人肖建平说道。
对氢能产业而言,碳交易价格将直接影响氢气的生产方式与替代进程。以蓝氢为例,初步测算在碳价格达到45美元/吨时,天然气制蓝氢才能抵消CCUS应用增加的成本。因此,碳价格将直接影响蓝氢与绿氢的发展与竞争,以及氢气市场规模的预期。
碳交易试点地区线上线下交易均价及其比值统计(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月)
从实践看,中国各区域试点碳市场的碳配额交易价格差异较大,在10元-60元/吨之间,均价在20元/吨左右。业内对于全国碳市场价格预期不易,有观点认为全国碳市场初期交易价格约为30元—50元/吨,略高于试点地区的平均水平。
从欧盟的经验看,碳市场很难一开始就完美运行,需不断修正和完善,碳价格最终情况与政策、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相关,仍有待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欧盟碳市场早在2005年就开始运行,历经多次修改,是中国建设碳市场的重要参照物。)
未来碳价格发展趋势可以以汽车“双积分”发展作为参考。汽车新能源积分交易价格已从最初的300-500元/分上涨至2500-3000元/分,对应的价格将直接转嫁到汽车销售价格上。以一汽大众为例,其燃油消耗负积分118万分,新能源负积分13.9万分,合计131.9万分,如果按照3000元/分测算,一汽大众需要支付积分购买费用39.57亿元,平均到2020年生产的208万辆车上,每台车将增加成本2000元左右。新能源积分与排放政策分别从成本与技术上极大地推动了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速度。
碳价格很可能将随着排放政策和技术发展不断攀升。因此碳价格对于蓝氢绿氢取得经济性优势从短期看帮助有限,但从长期看将有显著的推动效果。
二、国内地方与企业的抢占先机
碳市场尚未启动,对氢能产业实际影响更未显现,但各地区与各企业在其氢能发展规划中已经开始未雨绸缪,抢占碳氢交易平台先机。
地方政府方面,北京市在《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建设碳交易中心氢能产业板块交易平台,建立较为完善的清洁氢认证、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碳交易机制等创新制度体系,搭建能源互联网交易平台,服务绿色氢能产业发展。
企业方面,佛山飞驰科技、中国船级社、氢山科技签订《氢燃料减排方法学开发及应用和近零碳绿色工厂创建项目》协议,共同推动出台“国内首个氢能燃料碳减排核算方法学”,在包括氢燃料汽车减排方法学开发、飞驰科技碳减排项目开发及审定、飞驰科技碳减排项目单次核证及飞驰科技近零碳工厂创建等方面进行合作,“组局”涉足碳减排认证和交易领域。
随着全国性碳市场启动,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而氢能产业是工业、交通、钢铁等产业深度减排的重要抓手,必然会逐步加入全国碳交易体系。氢能作为深度减排的重要途径,长期看,全国碳市场的成立必然会影响蓝氢、绿氢产业发展逻辑以及助力燃料电车汽车产业发展。未来无论是先采用价格调控,即碳税,还是先从总量配额工具来实现氢能与碳市场交易体系的互联互通都有可能的。确定的是,在"3060"碳中和大目标下,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大概率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