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氢能网 » 储氢 » 正文

19家氢能上市企业上半年成绩单!

日期:2025-09-02    来源:氢能汇

国际氢能网

2025
09/02
08:4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国富氢能 重塑能源 亿华通

近期,各大相关氢能上市企业公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氢能汇对其中19家上市企业业绩情况进行了梳理。

总体来看,国富氢能重塑能源亿华通、国鸿氢能4家企业为纯粹氢能上市公司。其余15家企业为跨界氢能的新能源玩家,上至能源头部大佬,如中国石化、中国能建,下至光伏、煤炭等新秀企业。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在氢能领域做了哪些贡献吧。

中国石化

2025年上半年,中国石化实现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4,091亿元,同比降低10.6%;经营收益为人民币334亿元,同比降低34.5%。

2025年上半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石化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和网络优势,积极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加快加气和充换电网络发展,车用LNG经营量和充电量同比大幅增长,LNG零售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示范带动氢能规模化利用,境外首座加氢站投营。海水制氢工厂化试验装置完成性能与稳定性测试。

在资本支出方面,中国石化营销及分销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28亿元,主要用于“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网络发展、现有终端销售网络改造、非油业务等项目。

2025年下半年,中国石化将加快加气、充换电网络建设,拓展电能运营生态体系,推进氢能交通业务发展,加强非油业务自有品牌建设,打造国内最大的车主出行服务平台,加快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中国能建

中国能建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120.91亿元,同比增长9.18%;归母净利润为28.02亿元,同比增长0.7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5.21亿元,同比增长8.32%。

在氢能业务领域,中国能建超前布局并快速抢占氢能市场,在吉林松原、甘肃兰州、内蒙古赤峰、内蒙古通辽、新疆乌鲁木齐、印尼巴淡岛、埃及、摩洛哥等国内外重点区域储备绿色氢氨醇、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等系列项目50余个,着力打造氢能“制储运加用研”全链条产业,目前公司一体化氢能和可持续燃料产业正在实现“从无到有”向“从有到强”的新跨越。

上半年,中国能建投建的中能建兰州新区绿电制氢氨项目一期实现首次产氢,设计年产氢量500吨;投建的全球最大的吉林松原氢能产业园示范项目(绿色氢氨醇一体化)入选国家能源局首批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项目,项目一期计划2025年下半年投产,年产氢3.24万吨,全部用于合成氨及合成甲醇,合成氨装置年产16.6万吨,二氧化碳合成甲醇装置年产1.66万吨。同时,石家庄鹿泉区氢能产业四网融合示范项目、双鸭山市绿色甲醇与绿色航油一体化项目等一批重点氢能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上海电气

2025年上半年,上海电气实现营业总收入人民币543.03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8.9%;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19.0%;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8.21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7.3%;报告期内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053元,较上年同期上升 8.2%。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订单中,能源装备人民币600.4亿元。

上海电气建设的吉林洮南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首期5万吨/年产能实现投产,该项目利用当地风资源与生物质优势,实现绿电制氢与生物质气化耦合生产。报告期内,上海电气与CMA CGM S.A.(简称“达飞集团”)、上港集团能源(上海)有限公司(简称“上港能源”)签订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将依托该项目为达飞集团提供绿色甲醇燃料的中长期供应,并携手上港能源通过陆海联运方式将绿色甲醇从吉林洮南运送至上海港完成加注,形成“生产-运输-加注”闭环。

阳光电源

2025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实现营业收入435.33亿元,同比增加40.34%;营业成本285.76亿元,同比增加36.31%;公司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增长主要系公司不断开拓市场,销售规模扩大,收入及成本随之增长所致。实现毛利率34.36%,同比增加1.94%,主要系公司品牌溢价、产品创新、规模效应等影响所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增加55.97%;研发费用20.37亿元,同比增长37.08%,主要系本期加大研发项目投入,研发人员薪酬增加较多所致。

报告期内,阳光氢能水电解制氢实证基地完成升级,测试容量跃升至30MW,构建起覆盖"材料-设备-系统"全链的数字化验证体系,已稳定运行15000多小时,为制氢技术发展提供了严谨的数据支撑。

同时,报告期内,阳光氢能国内中标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0 万吨液态阳光项目”、安达市天楹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深能鄂托克旗风光制氢一体化合成绿氨项目等多个大型绿氢项目,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海外中标阿曼320MW绿色合成氨项目水电解制氢系统最大份额,斩获意大利、巴西等地项目,海外订单占比超50%,国际化竞争力逐步凸显。

东华能源

2025年上半年,东华能源营业收入为162.83亿元,同比增长13.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37.63万元,同比减少39.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462.25万元,同比减少31.06%。基本每股收益为0.0421元。

报告期内,东华能源对外销售氢气约1.35万吨。

佛燃能源

2025年上半年,佛燃能源总资产为199.06亿元,较期初增长3.08%;营业总收入为153.38 亿元,同比增长8.59%,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亿元,同比增长7.2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3.07 亿元,同比增长11.66%。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86亿元,同比增长602.45%,现金流情况良好。

在绿色甲醇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弗立科思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与香港中华煤气合资设立VENEX公司,并由其附属公司收购内蒙古易高公司100%股权。内蒙古易高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甲醇、乙醇及轻质多元醇、碳酸二甲酯等相关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具备绿色甲醇5万吨产能并已实现对外销售,后期将继续投资增产到30万吨产能。此次合作意味着公司将以绿色甲醇项目投资为切入点,深化布局绿色氢基能源产业,培育新的业务和增长点,对公司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方面,公司与国内知名SOFC电堆头部企业及境外知名SOFC系统设计公司合作共同推进50kW SOFC系统样机的开发,现已完成样机组装,正在开展调试工作。

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公司积极推进顺风加氢站、南庄综合能源供应站及明城综合能源供应站运营,为佛山市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规模化、高稳定性的氢气供应保障。

中集安瑞科

2025年上半年,中集安瑞科的合并收益上涨9.9%至人民币12,614,294,00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11,479,938,00元)。其中,清洁能源分部于2025年上半年的收益上升22.2%至人民币9,626,031,000元(2024年同期:人 民 币7,876,340,000元 )。然而,氢能相关业务收益减少23.5%至人民币340,676,000元(2024年同期:人 民币445,586,000元)。清洁能源分部仍为本集团最高收益的分部,占中集安瑞科整体收益76.3%(2024年同期:68.6%)。

报告期内,上游制氢方面,集团旗下中集氢能与海德氢能联合研发的BOP分离系统正式下线,并发往其海外制氢项目进行应用,进一步拓宽了集团在制氢领域的业务范围。此外集团也积极围绕焦炉气制氢联产LNG项目,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氢能工业、物流及交通等领域的规模式应用。

中游储运方面,随着电价下行、碳价上行、政策支持、绿色燃料订单增长等多重因素支撑下,绿氢项目开工率逐步提升,集团围绕规模化绿氢储运、氢能交通、氢能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合作有较大提升,上半年成功中标深能鄂托克旗风光制氢一体化合成绿氨、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10万吨液态阳光项目、辽源天楹风电光伏新能源年产绿氢15万吨、绿甲醇80万吨工程等重大示范项目,新签金额达人民币1.4亿元,同比增长346%。集团持续发力30MPa氢气拖车市场,进一步扩大客户范围和交付规模,目前已成功助力客户实现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的规模化运营。此外,集团还完成国内容积最大51.51立方米无水氨半挂车研发并成功开拓市常持续助力绿色氢氨醇一体发展。液氢装备上,集团承接的国家863课题阜阳液氢工厂及液氢加氢站成功落地,完成了包括液氢“储–运–加–用”全系列产品的布局,多个产品成功完成液氢测试,测试结果行业领先。

美锦能源

2025年上半年,美锦能源总资产447.4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 0.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7.1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08%;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2.45亿元,同比减少6.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4亿元,亏损同比减少1.29%。

报告期内,公司氢能车辆运营平台共持有各类型燃料电池商用车1,123台,通过场景化运营推动氢能交通落地。同时,公司通过产业协同持续构建高效加氢网络,截至6月底,已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建成加氢站(含撬装站)20余座,覆盖山西、北京、山东、浙江、广东等地,为当地氢能车辆提供了稳定且便捷的加氢服务。

在市场推广方面,截止2025年6月底,公司旗下青岛美锦与飞驰科技已累计推广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3,592辆,安全运营里程约2.03亿公里,累计减排二氧化碳约22.03万吨。

吉电股份

2025年上半年,吉电股份实现营业收入65.69亿元,同比下降4.6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6亿元,同比下降33.7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7亿元,同比下降31.50%;基本每股收益0.20元。

吉电股份全面落实“均衡增长战略”,确定了“新能源+”、绿色氢基能源“双赛道”,锚定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总方向。公司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全面优化自身能源结构,推动能源高效利用,由传统煤电转型为以新能源、绿色氢基能源为主的多能源品种的综合能源类上市公司,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威孚高科

2025年上半年,威孚高科实现营业收入57.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45%。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的氢能工作:绿色氢能产品:金属双极板销量增长较快,获取多个客户定点项目及金属单电池开发项目,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电子水泵、引射器等BOP产品获取多个客户项目定点;完成百千瓦级PEM制氢装备的交付,无锡首个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威孚PEM制氢工业应用项目投产启动。

有序推进PEM电解水制氢系统平台技术和产品开发以及客户项目交付。完成电解水催化剂产线调试,完成电解水膜电极产品迭代开发。完成35Mpa瓶口阀B样品开发、启动型式认证,持续推进瓶口阀、减压阀等产品开发及应用;燃料电池继续推进膜电极的性能和耐久性提升,推进电子水泵、节温器、氢循环泵等BOP关键零部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

卧龙新能

2025年1-6月,卧龙新能实现营业收入21.5亿元,营业利润1.3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2亿元,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38.35亿元。

2025年1-6月,卧龙氢能实现净利润-228.71万元(未经审计)。卧龙氢能围绕战略规划,聚焦业务布局优化、运营效率提升,深耕精细化管理,力求突破行业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建立客户协同机制,通过行业展会和技术交流活动积极开拓订单渠道,同时针对制氢项目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的特点,优化订单评审流程和资源配置,着力提升订单质量;在业务运营方面,由于技术验证和项目验收周期的影响,公司通过建立节点化管控机制,从设备调试到最终验收进行全流程优化。

雪人集团

2025年上半年,雪人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19.5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89.6万元,同比增长18.5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692.24万元,同比增长60.23%。基本每股收益0.0348元。

在氢能源业务方面,2025年上半年,雪人集团一方面开展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另一方面公司将压缩机技术、制冷技术延伸应用在液氢以及氢能装备领域。公司在掌握燃料电池空压机和氢气循环泵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对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电堆及系统核心零部件研发投入。

在燃料电池空压机方面,公司所开发的燃料电池离心式空压机,可匹配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雪人开发的新一代氢气循环泵,也是针对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而进行开发设计。在此基础上,公司研发的新一代氢燃料电池系统,可搭载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特种车辆等多种车型上。

厚普股份

2025年上半年,厚普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9,217.46万元,同比增加97.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84.29万元,同比减亏0.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466.36万元,同比增加231.70%。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237,551.89万元,较期初增加6.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2,534.67万元,较期初下降1.73%。

在新兴氢能领域,厚普股份自2013年起就积极开展氢能相关领域业务,并且是国内箱式加氢站解决方案服务商。同时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及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方式结合,在制氢、储氢和加注领域发挥集团优势,已具备电解水制氢装备开发能力,同时在固态储氢材料方面也实现了对外销售,已具备氢能“制储运加”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能力。

报告期内,厚普股份为氢动力飞机提供70MPa超高压一体式加氢设备并成功应用,并联合合作伙伴成功交付西南地区首套220kW高安全固态储氢燃料电池应急发电系统,以及新签西班牙Gas Eco项目、新疆5MW分布式光伏制储加氢一体化(试验示范) 项目标段四制储加氢一体化(试验示范) 项目EPC总承包项目等。

科威尔

2025年上半年,科威尔实现营业收入22,447.25万元,同比下降11.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00.5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18.2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8.50%。

据了解,科威尔积极围绕氢能产业中至关重要的用氢端(燃料电池系统)和制氢端(电解水制氢系统)两大核心应用场景进行布局,为氢能产业提供综合测试解决方案,产品涵盖电解槽测试系统、燃料电池测试系统。

报告期内,全球氢能产业仍处于从示范项目主导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转型的关键阶段。尽管长期战略方向明确且政策支持持续,但产业链各环节(尤其是大规模绿氢生产与应用端)的降本、基础设施建设及商业模式成熟度方面仍面临挑战,致使整体投资趋于谨慎,部分示范性项目进度延后或规模调整。作为氢能产业链上游关键测试验证环节,公司氢能板块业务直接受到下游投资节奏调整的影响。报告期内,新签订单数量及金额同比出现阶段性下滑,客户项目启动和交付周期延长,收入确认延迟且规模缩减,板块整体表现疲软,处于行业调整期的“阵痛”阶段。

永安行

2025年上半年,永安行实现营业收入19,316.36万元,其中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出行业务收入为12,910.41万元、智慧生活业务收入2,657.95 万元,氢能业务收入为3,748万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47.56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761.19万元。

永安行表示,公司自行研发的“数字化氢能平台”,将制氢工厂、加氢站、氢气储存运输、氢能用户终端应用等高大难的问题进行分解,一体微型化地解决,使得氢能产品及服务进入家庭并在消费端市场开始销售。公司布局氢能产业,初心是把氢能技术应用到交通出行,不仅实现交通出行的零碳排放,而且把太阳能转化为氢并储存,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有阳光和水就有氢能的愿景。同时氢燃料电池在产品寿命结束后可回收再利用,形成低碳环保的循环经济。公司在两轮氢能产业领域掌握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大部分核心技术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或国内领先水平。

国富氢能

国富氢能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为人民币109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9.2%;毛利约为人民币0.9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93%。然而,因报告期内收回部分大额应收账款、政府补助和电费收入增加、其他收益增加及亏损收窄,以及各项成本开支减少,集团亏损规模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0.1%至约人民币89百万元。

报告称,主要归因于加氢站设备及相关产品的收入下降,由于燃料电池汽车的补助减少,缺乏新的国家支持政策;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热情减弱,加氢站项目数量减少;以及部分制造商及市场参与者有意地降低价格以争取市场佔有率及清理库存,令整体市场价格下滑。

展望2025年下半年,国富氢能将充分发挥其作为国内头部企业及地方氢能准链主企业的优势,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核心单位选择优势明显的区域打造氢能生态闭环圈。通过闭环模式,整合氢能产业上下游资源,形成从制氢、储氢、运氢到加氢,再到氢能车辆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促进氢能产业在区域内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同时,国富氢能将继续提升在用于绿色能源运输的氢能核心装备领域的竞争优势,并继续发挥如车载供氢系统(包括高压及液氢)及加氢站设备(包括高压及液氢)等业务线的协同效应。通过开发及示范液氢创新产品,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站的商业化应用的新发展。接下来国富氢能将逐步提升氢气液化及液氢储运设备以及水电解制氢设备及相关产品产生的收益比例。

重塑能源

2025年上半年,重塑能源总收入约为人民币106.9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约9.9%,其中,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销售收入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141.8%,来源于海外地区的收入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360.3%;报告期间,毛利亏损约为人民币13.5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亏损约22.5%。

重塑能源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氢燃料电池系统及零部件;提供氢燃料电池工程开发服务;销售氢能装备及相关零部件;及其他(主要包括提供售后服务及氢能源整车销售)。本次营业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零部件销售较2024年同期下降所致。报告期间,燃料电池系统收入约为人民币76.8百万元,于过往期间约为人民币31.8百万元,增加约141.8%,客户需求及订单较2024年同期增长,收入结构有所优化。

重塑能源表示,随着中国持续推动氢能产业政策接续发力,积极落实氢能纳入能源管理相关工作,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制储运用”全产业链将进入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阶段。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动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迭代进步,抓住政策和市场窗口期,建立覆盖氢能商业化场景的可持续盈利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亿华通

2025年上半年亿华通实现营业收入7,192.93万元,同比减少53.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342.78万元,同比减少2,193.85万元。

本报告期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1)报告期内,燃料电池行业市场需求整体下降,行业规模同比缩减;(2)公司基于当前流动资金状况考量,采取了审慎的营销扩张策略,导致报告期间产品销售量降低。

国鸿氢能

国鸿氢能表示,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向燃料电池系统制造商销售氢燃料电池电堆及向下游制造商销售氢燃料电池系统。报告期间,国鸿氢能的收入约为人民币58.9百万元,于过往期间约为人民币133百万元,减少55.7%。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鸿氢能所处的氢燃料电池行业仍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及行业正经历从“政策示范驱动型”向“场景商业化驱动型”转变的适应性调整,短期内市场销量承压,对市场推广及项目落地节奏有所影响;及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平均售价下跌。

报告指出,国鸿氢能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平均售价由过往期间的人民币3,779.4元/千瓦下跌至报告期间的人民币3,304.9元/千瓦,而国鸿氢能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平均售价由过往期间的人民币1,799.4元/千瓦下跌至报告期间的人民币841.8元/千瓦。主要是由于氢能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及市场竞争激烈,氢燃料电池产品行业售价下跌。

报告还指出,国鸿氢能氢燃料电池电堆销量由过往期间的240.0千瓦增加至报告期间的2,396.1千瓦,主要是由于报告期间新拓客户的业务规划需求。公司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销量由过往期间的34,635.0千瓦减少至报告期间的11,090.0千瓦,主要是由于行业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多重因素影响,延缓了市场推广及项目落地节奏,公司氢燃料电池系统销量下滑;及受行业季节性因素影响,主要销量将在下半年实现。

国鸿氢能的毛利由过往期间的约人民币0.8百万元大幅增加301.9%至报告期间的约人民币3.1百万元,毛利率由过往期间的约0.6%增加至报告期间的约5.3%,主要是由于报告期间本集团氢能燃料电池系统进入批量生产结算,单位销售成本下降;报告期间,本集团提供的氢燃料电池车辆维修服务毛利率较高。报告期间,本集团氢燃料电池电堆负毛利主要是市场价格降幅较大所致。

来源:氢能汇

返回 国际氢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氢能汇"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