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氢能网 » 制氢 » 正文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公布,新的制氢催化剂技术项目获奖!

日期:2024-06-26    来源:国际能源网

国际氢能网

2024
06/26
08:3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氢能技术 催化剂 氢能产业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

在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碳化钼催化剂上水的低温活化和制氢过程”项目荣获二等奖,主要完成人是北京大学马丁,北京大学林丽利,大连理工大学石川,中国科学院大学周武,大连理工大学张晓。这一科研项目指向一种新的高效制氢思路。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丁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马丁认为氢燃料电池是最具有实际应用潜力的新一代能量供给系统,但传统的甲醇蒸汽重整操作需要在相对较高的温度(200—350 ℃)下进行,如果要让氢燃料电池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就必须对甲醇和水的液相产氢反应进行改进,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能高效地活化水和甲醇的催化剂。

他与其科研团队就成功利用程序升温渗碳工艺将甲烷和氢气同各种前驱体混合在一起,制成了多种铂改性的碳化钼催化剂。这种新型双功能催化剂碳化钼被科技部评为“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17年,马丁团队等在《自然》《科学》上论证了Pt/α-MoC和Au/α-MoC催化剂可在低温下实现极高产氢效率,开辟了WGS高效制氢、粗氢提纯等新途径。

2021年之后,马丁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石川团队、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周武团队等的联合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陆续发表于《自然》。其中在2022年,石川教授团队首次将碳化钼作为储氧材料应用于化学链式CH4/CO2重整制氢过程。

马丁等团队的研究构建了高密度、高分散的原子级Pt物种和α-MoC组成的界面催化体系,直接观察到H2O在α-MoC表面的解离路径,同时,高密度原子级Pt物种的存在有效促进了CO吸附活化,不仅增强了H2O解离产生活性氧物种的快速反应和脱附,同时开辟了基于CO直接解离步骤的低温协同制氢新路径。

之前在2021年11月3日发布的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结果显示,氢能领域2个项目获得二等奖,分别为催化裂化汽油超深度加氢脱硫-烯烃分段调控转化成套技术项目、氢气规模化提纯与高压储存装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




返回 国际氢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氢能汇"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