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氢能网 » 制氢 » 正文

澳洲氢能起势,出口“水大鱼肥”

日期:2023-12-27    来源:高工氢能  作者:司玉国

国际氢能网

2023
12/27
09:3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水电解制氢 绿氢产业 清洁能源

澳大利亚作为全球煤炭和天然气的主要出口国,正积极谋求在迅速崛起的氢能市场中的战略定位,并已将氢能视为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该国运营的氢能项目数量同比增长高达25%,且绝大多数为绿氢项目。

与此同时,在出海浪潮之下,国内已经有多家氢能产业链企业将发展的触角伸向了澳大利亚,分享当地市场蛋糕,包括派瑞氢能、阳光氢能、国富氢能、隆基氢能、正星氢电、威驰腾等。

澳大利亚发展氢能有什么优势?当地氢能相关政策是怎么样的?中国企业出口至该国,需要通过哪些认证,有什么特殊要求?本文展开具体介绍:

“登陆”澳大利亚

在全球能源向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到发展氢能的行列当中,并陆续发布国家级氢能规划,其中就包括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凭借优异的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正在大力进军氢能产业,且已正式发布《国家氢能战略》,提出力争到2030年成为全球氢能产业主要参与者。

在氢能发展顶层设计指引下,澳大利亚推进氢能发展的步调飞快。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 年 10 月,澳大利亚在规划与运营的氢能项目,较 2022 年 10 月记录的项目数量同比大幅增长 25%,且绝大多数(超过 90%)为绿氢项目。如此势头之下,中国已经有多家氢能产业链企业发起“登陆”澳大利亚的总攻。

今年8月,派瑞氢能在澳大利亚陆续签订三个项目,分别是:与澳大利亚某能源公司签订集装箱式水电解制氢项目,产出的氢气用于供应澳洲东海岸首个商用加氢站;与墨尔本某大学签订柜式水电解制氢项目,用于科研及教学;与某公司签订大型制氢站项目的技术服务协议,帮助项目开展前期可研设计,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个大规模水电解制氢项目。在这之前的去年,派瑞氢能克服国际疫情影响,签订澳大利亚绿氢项目订单(首次),负责提供10兆瓦水电解制氢成套系统。

也是在今年8月,国富氢能与澳大利亚职业技术学院(AIPT)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双方拟在AIPT墨尔本校区合作建立氢能技术学院,专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技能型一线工人队伍,助力企业打造国际化人才梯队,确保国富氢能全球员工团队的稳定、持久、可持续发展,为国富氢能建立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实施全球化战略奠定基础。

7月消息,阳光氢能与澳洲CIC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阳光氢能与CIC公司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设备供给、技术创新、产业投资、绿氢应用场景和消纳等方面深化战略合作,加速推动科技攻关与项目建设。

另外,隆基氢能也与澳大利亚客户签署电解水制氢设备采购合同,产出的氢气将用于天然气掺氢项目,帮助澳大利亚更多家庭与工业使用更清洁的绿色能源,实现能源的深度转型。其他企业中,正星氢电自主设计、研发制造的500kg撬装加氢站在今年实现向澳大利亚的出口;威驰腾147辆氢动力清运车今年顺利出口澳大利亚,总销售金额达4.5亿元人民币,是全球氢能源重卡在发达国家实际应用的最大订单。

国内越来越多的氢能相关企业将发展的触角延伸至澳大利亚。必维集团中国区氢能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也向高工氢能表示:“澳大利亚氢能市场的受关注度确实在走高,我们已经辅导国内电解槽企业开始出口澳大利亚市场。未来澳大利亚的氢能发展机会巨大。”

澳大利亚氢能“热”

澳大利亚发展氢能可谓是雄心勃勃,目标是成为世界领先的绿色氢气生产与供应国。事实上,其在发展氢能上确实有多重优势。其一,澳大利亚拥有全球最高的太阳辐射强度和极高的日照时长,全年可利用有效光照超过3,000小时,风能资源丰富且土地利用强度低,是大规模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的理想地点。例如,澳大利亚每年如果仅利用占其土地面积的3%收集太阳能,就可以利用生产6亿吨氢气,这大约是德国非电力能源消耗量的10倍。

其次,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产业基础较雄厚。根据国际再生能源总署公布的氢平准化成本,澳洲是全球产氢成本最低的国家,其氢能发展具备良好的产业环境。

其三,澳大利亚拥有成熟的能源贸易关系,再加上比邻日韩等主要绿氢买家、距离最短且交通便利的运输成本优势,很大程度上为其氢能出口铺平了商业化道路。在2022年2月,澳大利亚向日本运送了世界上第一批液化氢,这也标志着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提取、液化和海运运输液态氢到国际市场的国家。

另外,澳大利亚在政策上也给当地发展氢能带去了“神助功”。

2019年11月,澳大利亚发布《国家氢能战略》,确立了15大发展目标、57项联合行动,各州出台针对辖区内的氢能发展专项规划,力争到2030年成为全球氢能产业的主要参与者,2050年绿氢产能达到3000万吨/年。

2020年9月,澳大利亚发布首份低碳技术排放声明,提出制氢成本要低于2美元/千克,并公布了19亿美元的新能源技术投资计划,其中包括建设本国第一个氢能出口枢纽。2021年12月,澳大利亚工业、科学、能源与资源部发布《2021氢能现状》,在梳理氢能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发展的三大重点,即建立需求、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制氢、降低输氢成本,政府将通过创建氢枢纽刺激国内需求,并大力开拓国外市场,推动氢能在2030年左右实现大规模生产。

今年5月,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署(ARENA)宣布2项资助信息,共计投入20.2亿澳元(约13.75亿美元)支持发展绿氢技术,具体是:5月23日,ARENA宣布将投入20亿澳元启动“氢能领先计划”,用于支持2-3个旗舰项目,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高达1吉瓦的电解制氢产能。5月26日,ARENA宣布向Stanwell公司投入2000万澳元,支持一个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的前端工程设计。该项目开发阶段将投入1.17亿澳元建设640兆瓦电解槽,初期产能为200吨/天,计划2028年投入商业运营,制得的氢气将转化为氨或液氢用于出口。

另外,日前澳大利亚宣布将投资6920万澳元(合4370万美元)建设一个氢气中心,该中心将生产绿色氢气,储存在地下,并通过管道输送到当地港口,以期出口到日本和新加坡。

出口澳大利亚机遇大于挑战

澳大利亚发展氢能的热忱毋庸置疑,可以说每出手必是大动作!这种推动氢能大发展的势头给全球氢能装备供应商带去了一定机会。除了上述中国氢能相关企业在进击这片市场,国际巨头蒂森克虏伯nucera为扩展电解槽市场,也已在澳大利亚开设办事处。 

事实上,澳大利亚确实也在积极拓展氢能海外供应合作,希望在消费终端直接引入成熟氢技术。典型事例是,今年澳洲CIC公司携全球首个10GW绿氢项目GreenSpring(绿泉项目)来华,计划投资80亿美元,为绿泉项目寻找具有大规模供货能力的上游设备供应商,最终在澳洲实现产能共建。根据CIC的规划,在绿泉项目的商业模式中,绿氢资源来自澳大利亚,下游需求来自日韩,设备等生产力来自于中国。

澳大利亚大力发展氢能所凸显的商业机会,对深陷内卷漩涡的国内氢能装备供应商而言是一个突围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企业要真正开发澳大利亚市场,需要IEC和ISO认证,以及当地AS认证,还需要满足基于地方技术规范标准不同、客户要求不同、设备设计方式与材料运用不同等层面的特殊要求,符合性成本并不低。

不过整体上看,中国氢能相关企业出海澳大利亚,是机遇大于挑战,因为中国装备供应商的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是显而易见的,是能为当地带去好处的。在这个过程中,相信中国企业只要头脑清醒,准备充分,加强合规意识,规避国别风险,主动融入当地,选好合作伙伴,适应本地规则,满足本地需求,是完全可以大胆地往前走、抓住机会到达希望的彼岸的。

返回 国际氢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