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标委会积极发挥燃料电池在氢能领域中的关键作用,积极拉通氢能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燃料电池在氢能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氢能应用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大会有幸邀请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刁力鹏为大家作分享介绍。
自21世纪初以来,燃料电池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实际应用,到如今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的成功建设,都充分展示了燃料电池在社会应用中的重要地位。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超过3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在北京冬奥会上进行了示范运行,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燃料电池车应用的高度重视。
图 | 2022年冬奥会上展示的氢燃料电池汽车
(图片源自网络公开信息 ,此处仅用于学习分享)
2008年,我国燃料电池标委会成立,凭借其对科研院所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材料的技术支持,燃料电池基础零部件标准得以迅速发展。经过15年的努力,截止至2023年11月,燃料电池标委会归口现行燃料电池国家标准共计达43项。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燃料电池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了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材料的技术创新,提高了燃料电池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
2023年8月,国家标准委员会联合六部委发布了《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燃料电池标委会根据指南,遵循科学性、权威性和创新性原则,逐步完善现有的燃料电池标准体系。据燃料电池标委会秘书刁力鹏介绍,新体系打破了以往的标准层次划分方式,采用“纵横交叉”的模式,清晰地展示了现有标准的分布情况,同时也使标准缺失的情况一目了然。
据悉,新版体系在横向上分为四大类别:燃料电池基础通用标准、能源领域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交通领域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便携式及微型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纵向方面,划分出了不同的类别,包括安全、技术条件和性能测试、安装、互换性和耐久性等。
这种新的标准体系划分方式有助于更好地梳理现有标准,明确各个领域和类别的技术要求,为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通过发现标准缺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进一步推动我国氢能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图 | 燃料电池标准体系框架
(由燃料电池标委会于大会上提供,此处仅用于学习分享)
质子交换膜、催化剂、膜电极等作为燃料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燃料电池乃至氢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路线的日益丰富,燃料电池标委会正努力将国内具有突破性的关键技术标准化,并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今年,中国专家作为召集人主导起草并发布了一项国际标准IEC 62282-4-202:2023《燃料电池技术 第4-202部分:动力和辅助电源装置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无人机——性能试验方法》,这一举措突显了我国燃料电池相关技术的成熟度,并加速了燃料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这项国际标准的发布不仅提高了我国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国际地位,还有助于推动国内燃料电池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通过这一标准,无人机等新兴领域将能更好地应用燃料电池技术,为实现清洁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目标做出贡献。同时,这也有助于推动国际间在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燃料电池产业的健康发展。
图 |燃料电池标委会秘书刁力鹏展述未来工作计划
最后,燃料电池标委会秘书刁力鹏表示:“在后续的标准制定过程中,我们将持续完善标准体系,不断增加应用标准的数量,加强关键原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以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此外,正如许多专家提到的团体标准,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团体标准的优势。在发布的氢能标准体系指南和各个标准委员会整体体系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希望有序地制定和修订团体标准,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快成果转化,解决燃料电池在新兴领域的标准空白问题。同时,在标准制定和修订过程中,我们也将更加关注人才培养和建设,实现更广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