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将氢列为危化品范畴,制氢项目面临一系列的生产限制条件,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氢能产业发展。而对制氢环节的政策松绑,将有助于推动氢能产业的快速进步。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纷纷探索对可再生能源制氢在危化品许可方面的政策进行松绑,如河北、辽宁沈阳、吉林等地。绿氢生产项目及其制氢加氢一体站不需在化工园区内建设,也不再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业界认为,此举有助于降低当地氢气制造成本,促进氢能行业发展。
越来越多的地区政策为制氢松绑
近年来,业界一直呼吁将氢作为“危化品”管理调整为“能源品”进行管理。受到政策限制,制氢一定要放到化工园区,限制了氢能的应用场景。而且“危化品”这一身份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氢制造成本,也限制了氢能行业发展。
此前制氢之所以需要进入化工园区,是因为国家需要对旧产业进行重新布局。将旧的、零散的、靠近城镇人口密集区的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至规范的化工园区,新建项目也应按照统一规划根据等级入园。氢气作为危险化学品,其制造环节(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气)也归类为化工项目,必须纳入化工园区统一管理。
可是化工园区在等级、功能设定、环保或安全容量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极大限制了制氢设施的建设。我国化工区在全国分布不均,导致氢气供需错位,用氢地区不产氢或产氢少;产氢地区氢能产业不发达,缺乏示范运营的条件。
而且由于氢气属于危化品,虽然多地相继出台了鼓励加氢站建设的政策,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在危化品工业园区外建设加氢站成本的很高。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和使用规模的扩大,氢作为危化品管理的限制与日益增长的加氢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车多站少”、“加氢不便”、加氢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的现象将更明显。
因此,很多业内专家都呼吁过,氢气生产及加氢环节能否参照天然气的管理办法,即根据行业类别区别化管理(天然气作为工业原料和作为能源的管理办法是不同的,作为能源使用,在管理或操作上更简易)。
随着国家明确氢的能源属性后,近年来氢产业管理政策逐渐有松绑之势。目前全国已有多地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绿氢生产项目和制氢加氢一体站。
从上述政策中,吉林省、河北省、山东省、辽宁沈阳大东区等地,对于化工园区外的制氢并非限于制氢加氢一体站模式,明确为绿氢生产项目和制氢加氢一体站,并且对于生产项目和制氢加氢一体站的规模尚未在该管理办法中进行限制。同时,吉林省、河北省、辽宁沈阳大东区明确绿氢的生产不需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规定大大降低了绿氢制造的合规门槛。
综合各地政策相关政策内容来看,随着时间的发展,各地对氢产业管理政策的松绑态度也变得更为积极。
政策“松绑”将有助于打破氢能发展桎梏
允许非化工园区制氢有助于解决氢的来源、安全以及整个存储和运输成本的挑战,而绿氢生产不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将进一步助力氢行业逐步打破发展瓶颈,加速驶入发展快车道。
业内专家认为,允许非化工园区制氢使得制氢可以在靠近应用端进行,可以降低储运成本;减少氢气在不同存储容器之间的转移,降低安全风险;同时,还有利于推动制氢项目建设,增加氢的来源。
而且,将氢作为危化品管理,涉及到的投资、土地、审批等环节的门槛很高,使得绿氢项目建设成本很高,而且其生产、利用场地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审批手续也十分繁琐复杂,氢能项目建设缓慢。松绑绿氢生产环节的危化品许可,有助于打破绿氢发展桎梏,降低各项建设成本。
随着“破冰”政策的逐步落地,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氢的储运瓶颈,用氢难、用氢贵或将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