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已经有13省市公布了氢能相关规划,到2025年,13省市氢燃料汽车目标总计68000辆,加氢站将达到676座。其中北京、山东、河北、河南、内蒙、广东六地氢能产业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5100亿。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各地也在出台对于氢能产业链相关项目的补贴政策。各地一共给出了38项补贴措施。其中最近的成都市发布的补贴相关文件中,新建加氢站建设最高可以获得2500万的补贴。
规划:广东2030年将实现2千亿产业规模
为了提升氢能在本地新能源产业中的比重,多地在能源规划中对氢能产业规模、加氢站数量、氢燃料汽车数量等指标给予了明确要求。国际能源网/氢能汇(微信公众号:h2-2015)梳理给出具体规划的省市,发现有13省市,多数是对2025年给出详尽数字,少数则对于本年度要达成的目标以及2030年以及2035年要达成的远景目标予以详细规定。
北京市规划到2023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加氢站37 座,实现产业规模500亿元;上海市规划到2023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0000辆,加氢站30 座,实现产业规模1000亿;广东省规划到2022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加氢站30 座,实现产业规模200亿元。
其中各地对2025年的规划比较详细,国际能源网/氢能汇(微信公众号:h2-2015)汇总后发现,13省市2025年氢燃料汽车目标总计68000辆,加氢站将达到676座。其中北京、山东、河北、河南、内蒙、广东六地氢能产业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5100亿。
自 2021 年 8 月起,我国批准了北京、上海、广东、郑州和张家口为首的五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建议,并计划为期 4 年的示范发展。从产业规模来看,北京、上海、广东给出的规划目标也更加详尽和远大。
氢燃料汽车是氢能源当前最重要的运用场景。与纯电动汽车相比,燃料电池汽车在低温环境、全产业链环境保护、续航里程及加注时间的表现较为突出。各地对于氢能相关的燃料电池数量和加氢站也很关注。
据东吴证券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电动车、燃油车百公里综合成本为 924 元、441 元、528 元,另外,根据灼识咨询预计,到 2030 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电动车、燃油车百公里综合成本为 445 元、405 元、538 元。燃料电池汽车的经济性正在凸显。各地区氢能源规划纷纷出台,政策催化下我国燃料电池行业有望得到加速发展。
补贴:成都、郑州政策最受关注
除了对氢能产业规模和加氢站及氢能车的数量予以明确要求,多地对于上项目的氢能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补贴措施。
近期值得关注的是成都的补贴又升格了。今年年初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发布政策表示,为加快建设“绿氢之都”,引进电解水制氢龙头企业,市区两级联动给予0.15-0.2元/千瓦时的电费支持;加快加氢站规划建设,最高给予1500万元建设运营补助。
而在今年6月16日,成都市经信局又发布《2022年成都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这次给出的手笔更大,将对15类氢产业链相关企业和团体进行补贴和奖励。其中,对储氢企业,按设备投资的20%给予企业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对输氢企业,按1.5元/千克、最高150万元运营补贴。对新建、改建、扩建日加氢能力不低于500千克的70MPa加氢站、符合条件的“制氢-加氢”示范一体站,按建设实际投资(不含土地费用)的30%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对日加氢能力不低于500千克且销售价格不高于40元/千克的加氢站,给予每千克20元、最高500万元的运营补贴。申报周期范围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四川攀枝花也提出了野心勃勃的氢能计划,要尽快建成氢能产业示范城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攀枝花补贴政策发布:电解制氢项目最高给予100万元一次性补贴;储运氢气相关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对新建、改建、扩建日加氢能力不低于500kg的固定式建设标准加氢站,最高给予2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燃料电池以及制储运、加氢、掺氢等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按照相关产品销售收入的5%给予一次性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企业,按照实际到位投资额的2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更重要的是,补贴政策还对特例氢能企业进行了补贴:“符合本政策的氢能投资企业如未获得财政补贴或放弃财政补贴,可选择配置一定新能源开发权来弥补投资资金缺口。对带动性强、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大的重点氢能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进行扶持。”
处于示范城市范围的郑州当然也不会示弱,近期一则补贴政策的征求意见稿刚刚结束了征求意见期。文件提出:对生产企业新列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单一新车型,每款车型给予 100 万元奖励,单个企业年度奖励不超过 1000 万元。对新获批建设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及相关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五年统筹给予不低于 2500 万元补助;对在郑州市研发生产且登记注册的燃料电池汽车,省、市级财政按照中央财政奖励资金 1:1:1比例进行配套。值得关注的是,河南除了郑州,濮阳、洛阳等城市也在加紧氢能产业规划和建设,逐渐将与郑州获得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