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下称“巴拉德”)宣布一举斩获欧洲市场40个70千瓦FCmove-HD燃料电池模组订单,引发行业关注。
巴拉德是创立于加拿大、上市于纳斯达克的公司,第一大股东是中国潍柴,工厂也设在中国。作为全球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技术商业化的企业,巴拉德研发燃料电池技术超过40年,覆盖催化剂、双极板、膜电极、电堆及系统全产业链,并在全球培育了完善的供应链。经过多年的技术迭代,巴拉德的模组已发展至第8代,电堆发展至第9代,在可靠性、稳定性及寿命上非常有优势,而且都经过实际运行工况验证。
“氢”功了得的巴拉德有什么“秘籍”?本文来揭晓:
1、坚持技术为本
在过去的40年里,巴拉德已经投入超15亿美元用于研发,在全球约有900名员工,大部分是研发技术人员,共有专利约1400项。为保持优势,巴拉德表示会持续投入研发,以保证技术领先,推进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的技术进步。
目前巴拉德与山东潍柴在电堆方面正展开合作,生产新的模组和电堆,产能将扩大到1.66GWh。
2、全球业务持续扩张
截至今年7月,巴拉德已为全球超1000辆氢燃料电池客车和超2200辆氢能卡车提供零排放动力,氢能布局覆盖全球。
目前巴拉德在北美的50台车累计行驶里程超过了380万公里;本次巴拉德欧洲的FCmove-HD燃料电池模组将在法国,德国和英国投入使用,业务覆盖已经从10个城市扩展到了15个,并且横跨10个欧洲国家,未来随着其整车厂客户向计划脱碳的公交运营商交付巴拉德提供动力的燃料电池公交车,这一业务在未来十年将会实现强劲的增长。
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燃料电池汽车最大市场,巴拉德也瞄准中国发展机遇展开了深入布局。其在中国的燃料电池车辆已超过了3000台,主要的应用城市在广东、山东和上海。
同时巴拉德正不断强化和国内企业、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关系。2018年巴拉德和潍柴成立了合资公司潍柴巴拉德,在山东潍坊生产巴拉德LCS电堆及模组,包括双极板也在当地生产;今年6月,巴拉德与山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在氢燃料电池质子膜开发应用等方面深化合作;9月,巴拉德表示或将在山东新设膜电极制造和创新中心项目,与山东相关企业、科研机构扩大合作,共同打造世界领先的研发创新平台。
巴拉德还表示,未来希望更多采用中国本土生产的零部件,进一步降低成本,采用国产零部件的燃料电池不仅会在中国市场销售,也将推广到欧洲、北美等国外市场。此外还将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
3、新领域探索
除了在氢燃料电池客车和卡车领域持续发力。巴拉德还致力于燃料电池新应用的探索,在全球部署了3000多台设备,目前有6个涉及电池的轻轨项目和船舶项目,并与奥迪合作了氢燃料电池车,现已进行了超过35000小时的运营。
巴拉德指出,轻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方向。巴拉德在佛山高明区有一条氢燃料电池的轻轨线路,是世界上首条商业化的氢燃料电池轻轨,功率200千瓦,单次续航100公里,最高速度70公里/小时,累计超过21万公里,出勤率达到99.7%。未来,在四川和其他地区会有不同的轻轨项目出台,包括秦皇岛、佛山也会有更多的轻轨项目。
在船舶领域,巴拉德认为氢燃料电池在远洋和重载船舶领域是一项绝对的完美应用,正和挪威ABB合作开发兆瓦级的船舶、渡船以及内河的驳船;还在丹麦成立了海事中心,于今年6月宣布了一款主要针对船舶应用的新产品。
同时,巴拉德也在燃料电池测试端蓄力发展。巴拉德具备世界级的测试设备和能力,每年有超过40万小时的测试数据可以不断地优化产品。从单电池到模组的测试,巴拉德有100多个位于北美的测试台、几十个位于山东的测试台,很多的环境仓以及定制化的测试服务。
4、降本促进商业化
在实现燃料电池商业化方面,巴拉德表示未来三年的成本可以降低70%,也就是在目前的基础上降低70%,并将从四个方面实现此目标:
一是通过与行业的战略合作伙伴达成批量化生产的协议,同时整合供应链体系。
二是从膜电极降本、工程设计、改性和减薄三个方面来实现燃料电池商业化。
三是通过合资公司的量产降低成本。在生产工艺上,巴拉德合资公司的双极板生产线、潍柴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实现量产,后者还将在2023年实现下一代的质子膜的自动化量产,将通过三年实现70%的电堆降本。
四是系统降本。如今燃料电池行业最核心的技术是电堆。但是系统的成本相对于BOP的成本偏高,巴拉德需要和整个厂家,包括空压及氢气循环泵还有冷却机一起合作,通过降低成本、提升寿命,真正实现氢燃料电池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