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全球氢能驶入发展快车道,主要国家高度重视氢能发展,纷纷出台氢能发展战略或行业发展指导意见。对于发展势头迅猛的欧洲和中国,是否本同末离呢?
不同点
资源禀赋不同
中国:拥有大量的煤炭,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电仍将是中国电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碳中和,中国必须大力发展碳捕捉和利用业务。当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国,年产氢2500万吨,占全球36%,其中每年煤气化制氢产量为1000万吨,这种方式生产的灰氢成本是比较低的。
欧洲:欧洲的石油和天然气都要靠进口,许多国家也已经停止煤的使用,因此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欧洲最好的选择,当前欧洲的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在全球是最高的。欧洲北海拥有全球最好的海上风力资源,海上风电将是欧洲未来新能源主要增量来源,随着欧洲海上风电开发离岸越来越远,水深越来越深,规模越来越大,用海上风电制氢将是未来欧洲绿氢最重要的来源。
发力点不同
中国:当前中国“氢能”概念如火中天,由于目前中国有大量的较便宜的煤气化氢气和工业副产氢,因此主要在应用端发力,主力军是地方政府,主要是通过发展氢燃料电池公交客车,希望在当地形成氢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聚集。到2025年,全国加氢站达到10000座以上,交通运输、工业等领域将实现氢能普及应用,燃料电池车产量达到520万辆/年。
欧洲:主要发力点在“绿氢”生产端,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通过电解水生产“绿氢”,这是欧洲各国政府,以及石油、能源公司等产业参与者未来战略规划的重点。由此将极大拉动电解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欧洲将把25%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将用于制氢。2020-2030年,欧洲计划2200-3400亿欧元投资风能、太阳能,以提供所需的清洁电力,其中40GW用于制氢,年产绿氢1000万吨,电解槽投资240-420亿欧元(80GW)。
共同点
都把氢能产业作为未来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因此,未来欧洲跟中国必将在氢能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
当前德国是电解槽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电解槽生产国,但在制氢设备低成本制造方面,中国制造商领先欧洲,中国目前的电解槽成本仅为欧洲的很小一部分。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多年前的光伏产业。当时德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市场和技术先驱,但价格更便宜的中国太阳能光伏组件进入市场后,这些产品被大幅削减,德国产业崩溃,导致数万人失业,德国主要厂商如Q-Cells、Solon、Conergy和Solar World也纷纷倒闭。
现在,德国一直是绿色氢的特别倡导者。该国拥有强大的电解制造商,例如西门子,蒂森克虏伯,Sunfire等。如果德国能够保持目前在全球市场上的电解槽生产份额(约20%)。
该行业将创造多达470,000个工作岗位:相当于目前该国标志性工业:汽车行业所有工作岗位数量的一半。
那么,在电解槽领域,未来会不会出现如此前太阳能光伏板制造的情形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