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备受全球氢能行业关注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中文简称“2025中国氢能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启幕。
作为全球氢能领域“风向标”级别的盛会,一年一度的CHEE展不仅是全球氢能优秀企业竞技场,也是驱动氢能行业变革的引擎。本届展会以“向新向绿 共创共赢”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600多家氢能与燃料电池企业携带1000多种新技术、新产品和应用场景在展会上集中展示,氢能制、储、输、运、加、用等全产业链创新成果一站尽瞰,全景呈现行业前沿创新成果与未来趋势。
奥德源新材料(石家庄)有限公司携自主研发的ADY-EM柔性连接膜极距弹性支撑体、一体化集成式免焊接单元槽及多系列高性能电极产品亮相国际氢能展会,与氢能产业优秀企业共拓发展机遇,推动氢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奥德源成立于2008年,深耕电化学领域近20年,是一家以氢能核心材料与技术研发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始终秉承 “创新为引领,品质为基石” 的理念,专注于电解水制氢领域关键材料与部件的研发、生产及技术服务,致力于为全球绿氢产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助力能源转型与 “双碳” 目标实现。
核心产品与技术亮点
01ADY-EM弹性支撑体
采用密布网孔结构,通过柔性连接方式补偿极框形变,降低小室电压150mV、槽室数量减少30%,提升电流分布均匀性至98%,电流密度提高50%以上,同时抑制局部放电,安全性提升200%。
02ADY-ECR1.0雷尼镍电极
(热喷涂)
将镍(Ni)与铝(Al)合金粉末按比例,通过等离子喷涂技术沉积在基材表面,形成致密涂层,经碱液活化后处理洗涤、干燥,由铝被碱液选择性溶出形成三维多孔骨架,这种结构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以及良好的传质性能,从而赋予其优异的催化活性。
03ADY-ECM2.0多元合金电极
(热喷涂)
基于多金属协同效应设计的先进电极材料,通过优化合金成分与微观结构,实现了性能的全面提升,多元合金组分设计采用镍(Ni)为主基体,复合钴(Co)、钼(Mo)等金属元素,形成多相协同体系,通过元素比例调控,等离子体熔覆+快速凝固技术实现合金元素的均匀分布,减少偏析缺陷;梯度结构设计,表层高催化活性,内层高导电性,兼顾反应效率与结构稳定性;具有电子传输速率,孔隙率可控,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密度高等特点,尤其适用于高要求电化学场景。
04ADY-ECN3.0多孔电极
(热喷涂+热分解)
通过材料与新工艺相结合,热喷涂(快速形成均匀涂层)与热分解(精确调控孔隙生成)工艺相结合,突破传统工艺中孔隙分布不均、结构脆弱、蜂窝延展性小的瓶颈,三维蜂窝状多孔设计提供高贯通性通道,确保高物质传输效率,高比表面积显著增加活性位点,孔隙率与比表面积的协同作用,可降低电极极化损耗,适用于高电流密度电解水制氢。
05ADY-ECP5.0贵金属电极
(热分解)
聚焦高性能材料创新与工艺升级,通过材料复合化、结构纳米化、工艺精密化三大策略,采用热分解工艺,以铂(Pt)、铱(Ir)钌(Ru)等为主材,构建核壳或单原子结构,提升比表面积与催化位点密度,通过梯度结构设计,突破传统贵金属电极的局限,在保持贵金属性能优势的同时,显著降低成本与资源依赖,具备优良的导电性、抗氧化性、抗腐蚀性、抗逆向电流、高稳定性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适用于大标方单体高电密电解槽,本技术路线贴合“双碳”目标下对高效、长寿命电化学装备的需求。
核心技术与行业贡献
01技术沉淀
公司于2008年,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自主研发出柔性连接膜极距结构弹性支撑体,并应用于国内氯碱行业,该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主导和推动了国内氯碱电解槽膜极距节能技术向低能耗、高效率的低碳方向发展。
02氢能突破
公司于2023年,将该技术经多次创新迭代后应用于碱性水电解制氢领域,突破电解槽大型化、高电密运行的技术瓶颈,成为推动行业向大标方、高电密、集约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力量。业务模式
公司构建了 “技术研发 + 核心部件制造 + 电解槽集成服务” 的一体化业务体系,聚焦:
01电解槽设计优化与技术服务
02核心材料(如弹性支撑体、电极等)研发生产
03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攻克技术壁垒。
企业优势
20年技术沉淀,从氯碱到氢能无缝衔接
关键材料国产化先锋,打破国际技术垄断
引领电解槽高电密、大型化趋势,契合绿氢降本需求
产学研深度融合,确保技术持续领先
未来愿景
奥德源将持续深耕绿氢材料创新,加速全球化市场布局,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电解槽核心部件供应商,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为清洁能源转型提供可靠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