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工大重庆研究院的翌翔无人机团队正式推出载人氢动力eVTOL方案。聚焦新赛道、抢抓新机遇,作为全国重要的产业创新高地和新质生产力策源地,两江协同创新区积极挖掘创新资源、打造创新平台、加强项目引育,正加快形成低空经济产业创新赋能机制和创新生态。
载人氢动力eVTOL方案示意图。
据了解,上述eVTOL方案采用高能量密度的氢动力系统,起飞重量2100千克,有效载荷400千克,具备低噪音、无污染优势的同时,续航时间可达1000km以上,能够有效解决现有eVTOL续航里程不足的关键问题。
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当前低空经济发展浪潮下,eVTOL飞行器由于其便捷高效的特点,已成为未来城市交通的关键,但eVTOL飞行器普遍面临续航里程不足的难题。
据介绍,氢动力系统是翌翔无人机团队eVTOL方案的核心。根据参数测算,团队开发的氢动力系统可支持氢动力eVTOL飞行时间超过6小时,续航里程超过1000千米。
据了解,翌翔无人机团队隶属哈工大重庆研究院氢动力及低碳能源研究中心,长期进行航空氢动力系统方向的研究。近两年来,该团队集成设计了应用于无人机的氢动力系统和混合动力系统,开发了青鸥30氢动力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青鸥30B无人机 、昱翔二号氢动力六旋翼无人机、昱翔40B无人机、太阳能氢能无人机、氢动力手抛式无人机等多款产品。目前,青鸥30B氢动力无人机已实现定制化批量生产,并于去年11月亮相珠海航展。
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多层次、多领域和全方位的协同推动,更需要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
聚力低空经济,明月湖充分发挥园区科研资源富集优势,协调组织院所团队聚焦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加大研发攻关力度,不断突破低空装备核心技术壁垒。
以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无人机技术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于去年6月成功首飞“卓越1号”(ZY-1)固定翼无人机,仅隔半年,实验室推出的卓越3号(ZY-3)倾转涵道飞行器原理样机在明月湖成功首飞。
卓越3号在倾转涵道飞行器总体、气动、飞控与结构等关键技术上均取得了重要突破,实现了旋翼固定翼自由切换,既保留了旋翼机的灵活性,又赋予了飞行器固定翼飞机的速度和航程优势。
明月湖入驻企业——重庆星控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低空经济“智慧大脑”,其开发的数字低空交通平台系统,全面适配低空经济发展的多元需求。
重庆星控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空域管理平台。
平台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如电力线路、石油管道、风力发电设施的巡检作业,通过无人机实时采集数据并生成智能化分析报告,提高巡检效率和精准度,减少人工成本和风险;为城市安防和公共安全提供实时监控、目标识别和事件响应支持;在应急救援场景中,完成灾害勘察、物资运输和通信保障等。
据了解,去年两江新区正式发布《重庆两江新区推进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其中低空经济先行示范行动是七大行动计划之一。
《行动计划》明确,两江新区将发挥通航产业先发优势,以场景应用为牵引,瞄准基础设施、场景应用、研发制造三大板块,集聚力量推进低空经济发展,打造西部地区低空经济先行示范区。
两江协同创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低空经济正在形成一个涵盖航空制造、综合运营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等完整产业链的新兴经济形态。明月湖将充分发挥人才富集优势和平台优势,通过科技创新特别是重大装备核心技术突破,为打造成渝低空经济带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下一步,园区将进一步梳理整合院所研发力量,围绕新能源航空动力系统、智能飞行控制系统、新型复合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和低空装备平台建设,加快构建低空经济技术创新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