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氢能网 » 氢能政策 » 正文

今天正式印发实施!沈阳全力打造“北方氢都”!

日期:2024-06-21    来源:国际能源网/氢能汇

国际氢能网

2024
06/21
08:2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氢能产业 清洁能源 氢燃料电池产业园

6月20日,沈阳正式印发实施《沈阳市储能产业发展规划  (2024-2030年)》《沈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2024-2030年)》 。当天,沈阳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志强介绍了规划的起草情况和主要内容: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泉,关乎辽宁振兴全局、关乎沈阳发展未来。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储能和氢能产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科技局、工信局等相关单位起草形成了《沈阳市储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和《沈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已于6月10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今天将正式印发实施。

其中《沈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分为发展环境与基础、总体思路与目标、发展重点、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6个部分27项内容,也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总体思路与目标。确定了把沈阳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北方氢都”的发展定位。到2025年,全市氢能产业实现年产值500亿元,形成覆盖全市、辐射全省的氢能全产业链全景式试点示范基地。到2030年,全市氢能产业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形成辐射全省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引领区和策源地,氢能全产业链基础形成。

第二,明确了“一核两区三心多园”的空间布局。一核是以铁西氢能装备制造基地为核心,两区为沈北煤炭地下气化制氢产业集聚区大东氢能燃料电池集聚区,三心为国际绿氢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煤炭地下气化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自主掺氢燃气轮机应用示范中心,多园包括氢能装备产业园、氢燃料电池产业园、煤炭地下气化制氢产业园、氢氨醇绿色能源产业园和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产业园。

第三,明确了7个重点任务。包括壮大氢能产业集群、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打造配套服务平台、优化交流合作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7个方面重点任务。

第四,明确了保障措施。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环境影响、加强安全监管等5项保障措施。

面向未来,沈阳打造“储能之都”和“北方氢都”的蓝图正徐徐展开,机遇空前、前景广阔。借此机会,我们向国内外新能源从业者和投资人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大家来沈考察发展;也向在沈新能源企业、专业人才郑重承诺,我市将一如既往为大家竭诚服务,共同拥抱能源革命新时代。

 发布会上还回答了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

问:请问一下沈阳市接下来将如何推动《沈阳市储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和《沈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落地实施,如何能够确保取得预期的效果?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志强:规划制定出来,落实是关键。这两个规划,都是分两步来实施。第一步是到2025年,第二步是到2030年。我们制定了明确的、可量化的具体指标,我相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沈阳一定能如期打造“储能之都”和“北方氢都”。

在两个规划中,我们也提出了保障措施,来保障规划的实施。我介绍一下我们近期正在推进的一些工作。

一是围绕《沈阳市储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和《沈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制定了行动计划、重点任务清单和重点项目清单,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的推动规划的实施和完成。项目是产业的基础和支撑,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一直牢牢抓住储能及氢能重点项目,专班推动、专人负责、专务管理,确保重点项目按期落地投产,开展“四比四看”项目建设竞赛活动,比结果、看成效,晒成绩单。在储能领域,坚持储能电站开发类项目和装备制造类项目同时抓,坚定不移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远景能源、亿纬锂能、宿迁时代、微控新能源、电投融合、钜能储能等国内储能行业龙头企业选择在我市布局产能。在氢能领域,立足我市资源禀赋,以煤炭地下气化产业项目为牵引,带动制氢、氨、醇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沈鼓集团氢燃料电池空压机系列化产品、航天三菱系列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研发试制取得了突破。

二是我们建立了协调机制。成立了新能源产业集群工作专班,由分管常务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相关市政府副秘书长任副组长,发改、科技、工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建设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整体推进合力。工作专班采取定期召开例会的方式,及时分析总结全市新能源开发利用及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督查督办专班确定事项,推进工作落实落地。

三是储能和氢能产业开局良好。我市通过内育外引,在加大力度培育本地重点企业的同时,锚定储能和氢能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短板、断点,强化产业链招商,一批体量大、质量优的项目纷纷落地,产业链完整性明显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显著提高。年初以来,沈阳微控飞轮储能、恒久安泰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等重点储能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支撑氢能规划的重点项目,康平县生物化工产业园、沈北煤炭地下气化联产制氢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年底前将实现开工建设。

问:市科技局在推进落实《沈阳市储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和《沈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重点采取哪些具体的举措?

市科技局副局长杨洪颖:推进氢能、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我市在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资源较为丰富,拥有沈阳工程学院等高校院所3家、辽宁省低碳制氢与化工利用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科技创新平台5家,拥有院士、优青等一批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近年来,市科技局凝炼了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等10个“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需求推荐列入省科技项目库,启动了新能源产业集群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全市新能源领域高企达到200家,沈阳微控公司为东北首家装备制造领域独角兽企业。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采取三个方面举措,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两个规划”落实落地:

一是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集群头部企业、骨干企业,进一步聚焦产业“卡脖子”问题,以重大科技专项等形式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提升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整合高校、院所、领军企业、拔尖人才等科技资源,推进相关领域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参与辽宁省新能源重点实验室群建设,建立完善全流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路径,加快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潜能。

三是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在继续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基础上,筛选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精准施策,加速形成一批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

问:请问沈阳市发展氢能及储能有哪些产业基础?对沈阳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蓬:在氢能领域,我市技术储备实力雄厚,高科技企业集中度高,黎明气体、佛吉亚斯林达、航天三菱等知名企业在“制—储—运—用”四个环节上不同程度地积累了丰富的原始创新成果,为沈阳发展氢能产业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在储能领域,我市装备发展优势明显,沈鼓集团生产的单轴双支撑型离心压缩机、多轴组装式压缩机等产品能够满足所有空气储能装置规模需求;沈阳微控生产飞轮储能单元等应用于新能源一次调频领域,有效带动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恒久安泰生产的全钒液流电池从钒电解液、交换膜、电堆制造及储能系统集成等方面贯通产业节点,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氢能及储能产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是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其应用将有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而储能技术能够有效储存和调节能源供应,实现能源错峰使用和高效利用。更重要的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储能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将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大力发展氢能及储能产业,我市将不断提升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加快能源消费结构的绿色转型步伐,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注入绿色新动力。

二是有利于提升工业技术创新能力。氢能及储能产业作为新兴产业,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支持。我市通过发展相关产业,将吸引和聚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我市将在氢能及储能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氢能及储能技术涉及材料科学、加工制造、系统集成等多个领域,其产业链较长,上下游关联度高。随着我市氢能、储能产业的壮大,必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资本涌入,有望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并孕育出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助力我市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储能产业的创新高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来源:沈阳市人民政府

返回 国际氢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