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能“出海潮”来袭。
顶层规划上,我国已与俄罗斯、沙特、埃及、阿联酋、巴基斯坦、马来西亚、乌兹别克斯坦、新加坡、摩洛哥、韩国等10余个“一带一路”国家达成绿氢合作;同时产业链企业正在交付氢能装备给来自澳大利亚、德国、巴黎、印度、比利时、瑞典、越南、加拿大等国家的客户,并计划在当地成立子公司、投资建厂。
氢能企业瞄准海外市场
随着能源转型步伐的加快,全球绿氢产业持续向好,发展重心从原先的交通领域,逐渐向能源领域倾斜,“可再生能源+氢”项目越来越多。
这对于国内氢能企业是大好的商业机会。高工氢能统计发现,目前出海的氢能企业已经涵盖了氢气的制、储、运、加、用等多个环节,从燃料电池关键部件及系统,到加氢站,到包括电解槽在内的氢能装备,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近半年国内企业“出海”事件如下(根据公开信息搜集,存在遗漏可能):
燃料电池企业是这些年来氢能企业出海的一个缩影,得益于国内市场在商用车领域的先行优势,不少企业很早就采取双线并进策略,同步开拓国内国外市场。
以重塑集团为例,“2017年时,我们就开始思考,海外有哪些市场可以逐步发力,同时开始进行商业化布局以及开始思考产品模式。”重塑集团副总裁马晶楠在2023年欧洲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展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7年7月,重塑集团正式建立加拿大团队,在温哥华组建了北美研发中心;2019年3月,重塑集团自主设计研发的第一代首台Polaris电堆在温哥华研发中心下线;2022年,重塑集团在瑞士设立欧洲办公室,负责欧洲市场开拓及售后服务;同年在德国设立燃料电池汽车工程服务中心,搭建覆盖欧洲市场的工程服务团队。同年9月,在德国国际交通运输博览会上,重塑集团与舍弗勒共同开发的燃料电池小型商用车HyCraft亮相。
包括电解槽在内的氢能装备企业也加快出海步伐。如国富氢能布局区域除了中东沙特、巴西、南非、阿布扎比之外,还在持续开拓欧洲、澳洲市场。组建团队,在国外成立子公司,拿下欧盟CE认证,国富氢能公开表示,根据已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五年预计将至少获得10亿美元的海外订单。
不仅仅是重塑集团、国富氢能,清能股份、鸿基创能、派瑞氢能、大陆制氢、隆基氢能、中科富海、安思卓、未势能源、武汉理工氢电、海卓科技、氢枫能源、国创氢能、锋源氢能等国内多家产业链企业,有些在海外市场早已扎根,有些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中,探索氢能业务商业化。
为什么要到海外去
中国氢能企业“进击”海外市场,不仅仅有民营公司,还有中国石油、中国能建、中国中车等央企国企。为何他们不约而同瞄向海外市场?这得益于中国氢能企业及整个产业链实力的增强,也与国内市场“内卷”严重有关。
反观国际氢能市场,以电解槽市场为例,长期以来蓬勃发展的欧洲氢能行业,订单被挪威NEL、英国ITM Power、德国Siemens、法国Mcphy、美国Plug Power等头部厂商瓜分,新起之秀仅有Nucera势头表现强劲。
从Plug Power 、NEL 、Nucera的财报中能显著看出国际市场对氢能装备的需求显著增多。Plug Power 2022年电解槽营收同比增长70.77%,电解槽积压订单达3.03亿美元,NEL 2022年电解槽部门的收入增长61%,占Nel总收入的 75%,年底积压订单达到26.1亿挪威克朗。Nucera氢能子公司2022年实现收入2.75亿欧元,并于2023年成功上市。
“很显然,国际市场的电解槽订单在增多。我想大家可能也都做过测算,目前中国所有电解槽企业的产量加在一起,都不及2030年世界范围内对电解槽需求量的十分之一。大家已看到这个巨大的市场。”大陆制氢相关负责人告诉高工氢能。
除海外电解槽市场前景广阔外,其他环节对于氢能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如一带一路政策的持续利好下,中国已与俄罗斯、沙特、埃及、阿联酋、巴基斯坦、马来西亚、乌兹别克斯坦、新加坡、摩洛哥等10余个国家达成绿氢合作。截至目前,包括我国在内全球共51个国家及地区发布国家氢能战略,其中“一带一路”国家达到30个,占比达59%。我国在产业链相关环节的优势技术装备以及在氢能项目建设方面的能力将有机会得到呈现。
需注意的是,中国氢能企业想分享诱人的海外市场蛋糕,踏出国门仅仅是第一步。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出海是机会,但是中国产品达到国际水平还是有些距离要走的,仅仅只是价格便宜还不够,需要企业在低成本创新上下大功夫,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未来中国制造,靠产品出海,靠品牌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