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站建设势头放缓,加氢站集成商“压力山大”转型忙。
加氢站是支撑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今年国内加氢站投运速度却明显放缓。高工氢电产业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H1国内新投运加氢站不足20座,同比大幅下滑;2022年全年建成加氢站数量同比上年下降约18%。
加氢站建设速度放缓给加氢站集成商带来极大影响:订单变少、营收收窄。在这一态势下,国内多数加氢站集成商踏上了开拓新业务、谋求新机会的路子。中国加氢站集成商的“众生相”也是氢能产业向上发展周期中众企业深度探索、自我生长的缩影。
加氢站建设速度放缓
加氢站是燃料电池汽车的配套设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和商业化离不开加氢站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加氢站建设速度却明显放缓。根据GGII《中国加氢站数据库》,截至2023年7月底,国内加氢站保有量为306座(剔除临时撬装及拆除站),其中今年1-7月新增投运18座,建设速度有所放缓。
加氢站建设缓慢的直接原因是“三桶油”往年是推动加氢站建设的主力,尤其是中石化,但今年他们建站速度明显减缓,到目前为止基本还没大的动静。从根源来看,则是“内需不足、产业发展火候未到”,具体表现包括:目前国内加氢站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还未完善,有些地区处于“无实标可依”状况;加氢站建设审批周期长、投资大;实际运营车辆偏少,加氢站运营成本高,投建主体积极性不高等。基于多种原因,有业界人士甚至判断,短期内国内可能都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建站潮”。
“氢能行业尚未进入真正的商业化运营模式,产业培育、示范推广、政策制度等几方需要时间进一步协调,这是2023年上半年加氢站建设速度放缓的主因。如何寻找一条全链条协调发展的路线,是整个行业在示范期接下来几年要面对的最大问题之一。”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高工氢电。
加氢站建设速度放缓给集成商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GGII数据显示,国内加氢站集成商将近20家。眼下这种加氢站建设局面对他们来说显然是“僧多粥少”、生存艰难。
“从开年算起,有的企业在加氢站集成板块的业务到现在还在挂零。”一家国内加氢站集成商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对加氢站集成商来说将会非常艰难,并且这种“难”不单单是“肉少”,还有内卷。他透露,中石化旗下石化机械都已经入场投标加氢站建设项目了,另外压缩机供应商中也已有企业切入到了这个赛道上。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加氢站集成商的处境实属不容易,一批企业今年都可能都熬不过去。”他补充到。
国内加氢站集成商“自救”
实际上,国内多数加氢站集成商“谋出路”的动作一直未停。从战略方向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走深,一类走广。下面对他们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介绍:
“走深”,是指围绕加氢站建设根据市场新需求延伸。比如针对目前加氢站建设存在的“建了没车要亏本,不建没氢难发展”的两难境地,撬装加氢站耦合的案应运而生。目前海德利森、氢枫能源、优捷特、正星氢电等企业均已推出撬体加注方案。
比如正星氢电日前首次公开亮相其橇装加氢站,该撬装加氢站是正星氢电自主创新研发的适用于快速建站、实现快速充装的新一代加氢站整站装备。其中增压系统由原来的隔膜式压缩机换成液驱式压缩机,正星氢电相关负责人透露,这让建站成本会降低,建站周期也会稍有缩减。
优捷特清洁能源日前研发并展出业内首个35&70MPa氢气加注一体化撬。该产品在原有35MPa橇装加氢设备中集成70MPa加注能力,并应用独有管路、阀件、设备工业设计,实现多压力段输出但无需增设加注设备,真正意义实现35/70MPa加注一体化。
“氢气撬装站,具有随用随建、用完即撤的灵活性优势,在加气、加油站、环卫厂区、物流园区等场景受到青睐。而且撬装站与固定加氢站不同,具有占地面积小、设计简单、集成度高、操作方便、投资成本小等优点。所以部分企业开始往这个方向发力。”一位业内企业表示,他并预测,今年新投建加氢站大概50-60座,其中撬装站可能会占不小的比例。
“走广”,是指向氢能产业链上游制氢、储运方向拓展,对氢能产业链进行完善和补强,提升公司在氢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这类企业较多,有国富氢能、厚普股份,氢枫能源也是其中的代表企业。
国富氢能成立6年多来,为国内100余座加氢站提供了成套设备,搭建了加氢站极限氢环境模拟测试场地;在加氢站精细化管理层面,开发了加氢站加注过程优化算法以及物联网平台。多年来该公司持续拓宽业务板块,目前其业务板块涉及车载供氢系统(含高压氢瓶与液氢瓶)、液氢工厂解决方案及液氢储运容器、水电解制氢设备等。
厚普股份是国内箱式加氢站解决方案服务商,目前在推进固态储氢技术的研发,其在成都新都区开工建设的氢能装备产业园,就包括低压固态储氢装备基地。今年4月,厚普股份发布公告,拟增发募资2.2亿元,其中1.1亿元用于氢能核心零部件和集成车间建设项目,5000万元募集资金用于“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开发项目”。
氢枫能源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丁文江院士团队共同建立了氢储(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4月,该公司在河南新乡高新区镁合金高密度储氢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全球首条生产线建成投产测试;今年4月,其推出全国首台镁基固态储运氢车。未来,氢枫能源将因地制宜多点打造镁基固态储氢加氢站示范项目、在宜兴等地扩展产能、拓展海外布局等。
海德利森在去年与美锦能源旗下公司美锦(北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北京德锦供氢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主要产品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用车载供氢系统及氢能专用阀门等部附件。这是海德利森在围绕加氢站集成服务做深度拓展之外,不断进行业务拓展。
正星氢电向高工氢电透露,公司已经启动了固态储氢和加氢应用的科研项目。
加氢站集成商涌现新机会
可见加氢站集成商正持续不断向上下游进行拓展“谋出路”。随着氢能产业发展渐入佳境,他们将有更多收益“管道”,预计这种在氢能链条上多点布局所形成的联动效应,将极大提升公司的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整个氢能产业都处在发展初期阶段,整个产业链除了极个别环节大都还未实现盈利,加氢站集成商切入的赛道越多,现阶段在一定程度也意味面临的困境会越大。毕竟每一步都需要人力、时间和真金白银的投入。
这个题该如何破?结合头部相关企业斩获的订单情况及他们的策略看,有一大应用场景值得关注与深度挖掘——闭环式绿色能源链下有实际应用需求的加氢站建设。这类场景通常有工业副产氢,氢气的制取成本够低,加上中间没有运输成本,可以使氢气使用成本与用电基本相平,而这就意味这种场景具备跑通商业模式的潜质。这种模式如果在更大范围内得以推广复制,给加氢站带来的机会是巨大的。
目前国内多家企业正在打造这种闭环式绿色能源链。比如晋南钢铁继去年8月投运300辆氢能重卡后于日前又投入100辆氢能重卡;鹏飞集团招标200辆氢能重卡等。这些都是这个赛道正冲出重重迷雾、凸显自身价值的信号。
“今年1-7月我们承建的加氢站有十几座,相对同行还可以,这主要源于我们在内蒙古、新疆、陕甘宁一代围绕具有特殊用途的工业园区或企业进行深度挖掘,这些地方或企业在双碳目标下在打造氢能应用的商业闭环,有建站实际需求。”一位加氢站集成头部企业向高工氢电分享。
另外,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也蕴含一定机会,今年以来这类项目落地也呈增多趋势,这对加氢站集成商来说亦是一个可以尝试进击的市场。
简言之,加氢站集成商想要度过当下之困境,需要走一条差异化创新的路子。深感“难”、“卷”,可能就是在提醒企业该创新升级或闯新路子了。在产业艰难爬坡向上的当下,最先淘汰的往往就是没有自主技术产品,经营模式落后的企业;能够走得持久、笑到最后的,一般属于能找准差异化的赛道,拥有自主的产品和发展模式,并且不断为市场提供新的、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玩家。
2023年将是很多加氢站集成商的生死攸关之年,是激流勇进,还是黯然离场,这一年的选择极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