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2023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慕尼黑车展上正式召开。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致辞中透露:“MW新世代车型将在2025年面世。新世代并不局限于纯电动车,而是意味着零排放车型,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
宝马对氢燃料电池车的“雄心”并不突然。2023年,宝马集团已经推出了近100辆BMW iX5 Hydrogen氢燃料电池车组成的试点车队,最大输出功率达到295千瓦,正在全球市场开展公众展示和体验活动。
不止宝马,销量排名top10的车企,都已卡位氢车赛道,并在乘用车和商用车之间做出了抉择。
头部车企已经卡位氢车赛道
丰田汽车作为氢能源汽车的开路先锋,日前在位于英国的汽车厂里生产了首辆Hilux氢燃料电池原型车,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生产10辆该车型进行测试。Hilux的动力系统使用了Mirai的零部件,续航里程可达587公里。
现代汽车海外首个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HTWO广州”,于6月正式竣工。“HTWO广州”总投资将达85亿元,规划年产6500套氢燃料电池系统,是现代汽车在海外建设的首个燃料电池综合型基地,包含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工厂、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工厂、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
stellantis集团通过收购燃料电池企业Symbio 33.3%的股份,正在和它进行深度绑定。据悉,Symbio的目标是到2025年达成50000个燃料电池的年产能,2028年进行翻一番。其在法国的超级工厂已经在建,并可能于今年提前开始生产。
本田年初发布氢能源事业战略规划,宣称与通用汽车共同开发的新一代氢燃料电池系统将与2024年“上车”,并在北美和日本上市;5月,本田与五十铃汽车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2027年推出首款燃料电池重型卡车,且中途需在2024年3月31日前开始在公共道路上对原型卡车进行示范测试。
福特在8月与巴拉德确定合作,巴拉德将向福特开发的F-MAX 44吨长途牵引原型车提供2台120千瓦的FCmove?-XD燃料电池系统,与年内交付。福特计划在土耳其建造和组装燃料电池卡车F-MAX,并于2025年开始在欧洲Ten-T走廊部署示范性项目,以支持欧盟Horizon Europe 零排放货运生态系统的项目目标。
沃尔沃在2021年和戴姆勒在欧洲合资成立了燃料电池企业Cellcentric,去年12月Cellcentric推出的新一代氢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达到150千瓦,最长使用寿命可以达到2.5万小时。Cellcentric介绍,利用两个150千瓦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就可以实现300千瓦功率,可以满足长距离运输工作要求,替代传统燃油重卡。
整体来看,对于氢能源汽车,除了现代和丰田两家能实现量产外,其它头部车企都在积极与燃料电池企业共建研发,并集中在2025年前后实现“氢车上路”。
商用车市场逼近“拐点”
在头部汽车竞相卡位氢车赛道的同时,不免让人好奇,在乘用车与商用车的选择上,大佬们选择如何?
长期以来,大家的普遍认知是国内主推商用车,国外主推乘用车。现代汽车NEXO全球累计销量已超过3万辆,丰田mirai系列全球累计销售超过2万台,国内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则累计销量达1.3万辆。在销量上,乘用车似乎已经领先商用车一筹,其实商用车也在快速兴起。
2023年上半年,主攻韩国市场的现代销售了约3200辆燃料电池汽车,同比下降约40%,主攻美国市场的丰田销售了约2350辆燃料电池汽车,同比增长14%,中国市场氢车销量超2400辆,同比增长超过70%。快速发展的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有望在2-3年内晋升全球第一。
国际上商用车市场也“活跃起来”。除了前文中福特携手巴拉德推出氢燃料电池牵引原型车外,奔驰、沃尔沃、依维柯等国际巨头也纷纷展出氢能商用车。奔驰GenH2液氢重卡车辆底盘带有两个储存液态氢的罐体,单个罐体可以容纳40公斤左右的液态氢,这款原型车车正在进行密集测试,预计在未来5-10年加入量产车型阵容。
波兰车企Solaris是欧洲最大的氢能公交车制造商,刚刚拿下欧洲最大之一的氢能燃料电池公交车订单。9月12日,Solaris中标意大利博洛尼亚市130辆氢能公交车的订单,总额约2.72亿欧元(折合人名币约21亿元)。根据合同,第一批37辆汽车将于2024年底交付,其余车辆将于2025年和2026年抵达。
欧洲氢能公交市场的“逐渐打开”让Solaris赚的盆满锅满。9月6日,德国科隆发布消息,预计将在24年底前在城市中运行160辆氢动力公交车,并已向Solaris订购了20辆氢车;5月15日,法拉克福向Solaris订购10辆氢能公交,总价值约650万欧元。
选择从商用车起步,对于国内国外市场来讲,不仅是因为从环保角度看,商用车站汽车保有量的11%,却占汽车碳排放量的59%;更是因为从基础建设的角度,在加氢站建设急不得,气氢运输的成本甚至超过氢原料本身的现实情况下,商用车推广所配备的基础条件更容易实现。
把时间维度拉到近十年来看,国内在商用车领域却稳步发展,逐渐逼近市场拐点,还成功将欧洲部分国家带向发展氢能商用车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