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氢能网 » 氢燃料电池 » 正文

创立知名燃料电池公司,这位90后不简单!

日期:2023-08-17    来源:高工氢电

国际氢能网

2023
08/17
17:2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新研氢能 燃料电池汽车

目前我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形态和发展路径正在进一步探索当中,选择燃料电池这条赛道创业,对于国内创业者而言无疑极具挑战。但一位年轻的90后拥有不同寻常的眼光,以及超凡的拼劲与韧劲,在六年前已笃定燃料电池赛道并创办了一家业内知名燃料电池公司。他就是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研氢能”)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洪鑫。

新研氢能创始人兼董事长洪鑫

这六年来,燃料电池行业发展几经波折,产业链企业突围不易。而新研氢能综合实力与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跻身国内金属板电堆第一梯队,成为在行业发展初期不确定性与波动性大的背景下却能平稳有序发展的典范。

“在行业发展初期,会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很考验企业的韧性,以及企业在既定战略下的实施程度。”洪鑫向高工氢电分享创业体会时透露,新研氢能的成长与当初预期战略基本契合。我们追求在控制好多元化风险的前提下寻找机会与突破点,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努力。

新研氢能的发展战略始终以“长期主义”为核心。该“长期主义”理念渗透进产品开发、相关项目推进执行、人才培养与提拔、组织运转机制构建、融资时对股东方的谨慎选择等方方面面,注重为未来的爆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虽然是目前燃料电池企业中最年轻的创业者之一,但洪鑫身上有着超越年纪的稳重与理性,更有着穿越周期瞄向未来广阔氢能世界的气魄与创造精神。

他不骄不躁地表示:“新研氢能在行业里耕耘了六年,做好了各项前期准备,2023年是公司发力的关键年,预计将配套100-150辆燃料电池汽车投入运营。面向未来,我们有着长期的战略规划与部署。”

做好风险控制下的独特“打法”

近年来燃料电池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受限于上游制氢、运氢和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燃料电池汽车距离大规模推广仍有一段路要走。

在此形势下,燃料电池企业仍然面临着多元化的风险:一是系统性风险,包括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资本市场风格和板块轮动变化以及行业政策变化因素所带来的风险;二是项目风险,氢车推广项目整体账期偏长,占用资金量大,加上企业自身“资本盘”都不算健康,都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三是技术风险,企业科研能力与产品开发能力都深刻影响着其能否持续发展下去,而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则是企业间的分水岭;四是估值风险,如果无法相对清醒地认知行业现状与企业现状,并给出相对公允的估值,所带来的估值风险则会是长期的、持续的。

“在这样的行业发展周期中,企业控制好风险与生存姿态至关重要。如果急于求成逆势而为,也许能够阶段性地占据到一定位置,但也可能是昙花一现。新能源行业不乏这样的例子,而历史又是出奇的相似。”洪鑫指出,所有人都强调“氢能是场马拉松”,但依然普遍存在“拿短跑精神去跑马拉松”的现象,这是很严峻的问题。

基于对行业发展周期的清晰认知及长期主义理念,新研氢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打法”:公司不强调快速、盲目扩张,而是找寻客户真实存在的应用场景,在这些应用场景中用小批量、多频次的装车实践去迭代产品。

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至今,仍处在不断优化和提升性能的阶段。由于实验室环境无法完全模拟实际路况和使用环境,就需要在装车运行中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并倒逼技术研发团队及工艺开发团队持续精进与降本;但一次性装车量也并非越多越好,因为燃料电池作为“新物种”,在刚开始装车运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以预料的问题,企业若把握不好,试错成本会很大,甚至可能会因口碑问题等原因将企业拖垮。

新研氢能已在多个地区小批量多频次投放燃料电池汽车,均是对自身产品技术、运维实力等“心中有数”的情况下所开展的项目。公司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规避了不必要的风险,也累积了更多经验,为日后更大批量装车运行做好了准备。

7月3日,洪鑫(左二)代表新研氢能参加在苏州金龙举行的北京氢燃料揭榜挂帅车辆发运仪式。当天首批20辆搭载新研氢能燃料电池系统的苏州金龙大客车发往北京市场。

在制定产品策略方面,新研氢能也有自己的心得:一是产品开发方面不过分追求某一单项数据指标,而注重符合场景运营需求下的一致性、可靠性;二是考虑到产品运行状态与工艺紧密相关,公司注重同步提升自主化的工艺制备能力,用工艺上的持续精进提高技术发展的可实现度;三是积极参与多个渠道的科研项目。

一家企业想要生存下去,想要有生命力,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是否具备创新能力是重要一环。对于燃料电池企业而言,若能联合主流科研院所、行业内领先企业去谋划下一个阶段的技术与工艺方向,谋远期的产品开发策略,对于长远发展十分有利。

在公司成立之初,洪鑫与齐志刚博士一拍即合,齐志刚成为了新研氢能联合创始人。他在燃料电池领域深耕30多年,参与了国内外40多项燃料电池标准的制修订,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首席专家。他作为新研氢能的技术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的科研能力受到行业的高度认可。

2022年,新研氢能参与申报的两个科技部国家重点专项获批。其中“兆瓦级高效率长寿命发电用燃料电池堆工程化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下设5个课题,公司负责课题三“大幅面钛极板设计与工程化制造关键技术”,并参与课题二“一板多室大幅宽单体电池工程技术研究”。该项目的实施将填补国内发电用单体兆瓦级燃料电池堆的空白;“燃料电池测试技术与关键零组件研制”项目下设5个课题,公司负责课题五“燃料电池性能及寿命综合测试台研制”。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作为一个长周期的新能源赛道,燃料电池产业崛起的过程将会是一场长跑竞赛,对于投身这个赛道的玩家来说,比拼的是打持久战的耐力和放眼长远的战略目光。

持长期主义理念又兼具战略智慧的洪鑫,正带领新研氢能在这场燃料电池马拉松竞赛中,显然有充分的潜力与足够的耐力跑到最后。

打造实干人才团队,提高组织运转效率

纵观燃料电池行业,人才培养是一大难题。燃料电池技术是一门跨专业的技术,想要培养精通燃料电池的人才本身就很难。近年来虽然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始重视燃料电池人才、增设相关专业,但培养周期长,且学校的基础理论和实际的产品开发也有着不小的差距。真正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技术、产品开发过程中实现,这需要企业的加持。

另从企业端来看,受内外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些年燃料电池企业人员流动性很大。燃料电池产品的开发及验证周期通常为3-5年,很多人员没有完成一个完整的产品开发流程,就离开团队跳槽到别家公司,同时在跟进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过程中掌握了解决各种各样难题经验的人也频繁跳槽,导致企业持续、系统性地培养人才变得尤为困难,成为很多企业持续发展的一大掣肘。

面对一个行业普遍存在且非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难题,新研氢能是如何化解,并集聚一批有实干能力、且与公司长期主义发展理念一致的人才的?从几个侧面可以看出洪鑫是一个擅长发掘、培养并留住人才的管理者:

在公司成立初期,他联手燃料电池产业化经验丰富的齐志刚成立创业团队。在公司逐步发展壮大过程中,除了外部招聘补充新鲜血液外,他着重完善了内部培养与提拔机制。他善用短期激励及长期激励的组合,通过高频次的短期激励促进团队保持高活力,通过长期激励进一步明确核心成员与公司的战略一致性。在今年公司发力的关键节点,他个人买了15%股权送给团队,根据2022年公司融资估值约10亿元来推算,这15%股权价值不菲。对团队如此大方的创始人在燃料电池行业极为罕见。

“燃料电池从实验室到工厂再到市场的过程中,要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稳定性,需要更多拥有项目经验的人来支撑,否则在下一个阶段一定会出现疲软的状态。”洪鑫说,公司前期发展往往依赖高管拼命向前冲、步伐很快,但切不可形成习惯长期仅依赖少数人。虽然培养整个团队耗时费力,在短期内甚至可能走得慢一点,最终一定是一群人向前冲后劲更足。

在新研氢能的人才体系中,既有洪鑫这类能够很好掌握大船航行方向的掌舵人、齐志刚这类能够发挥“定海神针”作用的技术大咖,也有一批职业化度、忠诚度高,能够慢慢研磨深耕、具备实战经验的中层干部。团队的传帮带氛围与良好合作,让公司在下一轮人才竞争战中处于优势地位。

新研氢能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让团队奔向未来有冲劲,打造人才梯队与合理的组织架构,并着重提高组织体系的运转效率,为企业战略实现提供坚实支撑。

找寻志同道合的股东方

现阶段燃料电池企业处在研发迈向量产的关键期,亟需大量资金用于新品开发、产线建设、业务拓展、人才投入等多方面。为应对复杂多变的风险,企业必须具备充足的资金,否则将难以熬过黎明前的黑暗。目前燃料电池企业的融资缺口无疑是巨大的,但这个阶段的融资行为也要十分谨慎。

一个股东的资本进来,像一棵大树,根系非常复杂;一个投资行为背后,是一组人际关系和利益格局。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燃料电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现金流与股东背景,志同道合的股东能够与企业一起共度时艰、甚至帮助企业涅槃重生,而没有良性的股东行为则会雪上加霜。

在创立新研氢能之前,洪鑫分别在知名证券公司、投资机构任过职,从事资产配置、估值分析、风险管理等工作,参与组建投研体系。当时他也参与了氢能行业调研,对氢能产业宏观政策研究、相关产业链布局与联动、技术研发方向与发展趋势均有深入研究。

这些工作经历,加上这些年躬身入局氢能行业的创业体会,让洪鑫能够很好地把握企业的估值与融资进程。他坦率地说:“我们对于股东结构及选择比较谨慎。新研氢能的战略性发展,需要股东们的赋能加持,所以我们选择的股东不仅能看到行业未来的光明,更能够理解现在的艰难并耐得住寂寞。虽然这听起来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是真能达到高度一致的资方并不多”

去年新研氢能获1.5亿元A轮融资,这是成立多年来公司的首次融资,由亦庄国投领投,吉富创投等多家机构跟投,美锦能源董事长姚锦龙个人名义跟投。

从投资机构及投资人背景来看,亦庄国投是服务于经开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使命的国有投资平台,获中国PE/VC行业评选的“2020-2021年度中国政府引导基金十强”称号;美锦能源是国内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头部企业,其董事长姚锦龙跟投,对未来双方业务协同发展有帮助。

“我们在跟投资方交流的时候,更愿意把我们对企业、对行业的理解及我们的追求告诉投资方,致力于找到志同道同的股东方。”谈及融资体会时洪鑫表示,对于现阶段的燃料电池企业而言,认为找到资金就能解决问题的浅层思维是不够的,需要与投资方战略协同,实现共同成长。

他同时提醒道,氢能行业不是一个“速战速决”的行业,在行业这种状态下,企业一般都需要展开多轮融资。企业要控制好估值,同时也要确保融资后的资金应该得到有效利用。不公允的估值及资金的不合理使用都将给企业发展带来风险,把控得当才会持续有优质股东愿意进入与好的现金流。

全方位发力,深耕四大根据地 

企业想要长期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自己持久的竞争优势与清晰的发展战略规划做支撑。同时企业还需要根据行业发展特征来拆解任务,促进战略规划的有效落地执行。当前上游绿氢产业蓬勃发展,整个制储运加体系加速构建,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到了爆发前夜。在此形势下,已经摸索出有效的业务打法与搭建好组织架构的新研氢能,在战略执行上有着自己的部署与节奏。

新研氢能的首要目标是拒绝跑马圈地,深耕四大“根据地”。目前新研氢能在北京、大同、成都、大连设有子公司,这四家公司各自承担不同的职责:北京公司专注于金属极板及小功率空冷和大功率液冷燃料电池堆的设计和开发;大连公司专注于燃料电池系统以及电堆、电解槽测试平台的自主研发;大同公司是从极板成型到燃料电池模块全链条批量生产基地;成都公司是燃料电池系统批量生产基地。今年大连公司成功获得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意味着该公司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生产上得到国际一流汽车组织标准的肯定,在相关各领域均值得客户信赖。

公共交通领域是新研氢能重点渗透与赋能的应用场景之一

新研氢能已经在其中三个地区配套投运了氢能车辆,运行状况均表现良好。公司承担了大同市首批氢能物流车示范项目,北京市燃料电池车辆示范应用‘揭榜挂帅’项目,以及作为联合体牵头企业获批承担成都氢能示范应用项目。此外,大连公司的测试设备业绩每年也在稳步上升。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参与到这些区域的车辆示范运营项目当中去。”洪鑫透露,尤其是沈阳至大连高速沿线城市氢走廊建设,成都到重庆的成渝氢走廊建设,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的协同发展,以及大同煤炭运输的氢能重卡运营等,这些应用场景各有特色,都蕴含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新研氢能与陕汽合作的49吨燃料电池重卡 

新研氢能非常重视联合合作伙伴打造产业生态、共同加速推进氢车示范,如2022年公司与杭叉新能源、翼迅创能等合作方签署100台燃料电池叉车订单,与东风特汽签署500台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合作协议等;2023年7月公司与苏州金龙围绕燃料电池客车研发销售方面签署协议,将在首个3年合作期内完成在全国投放500台的目标。

为配合市场拓展的需求,新研氢能产品开发与工艺制备升级同步开展中。公司金属极板完成了第四代开发(反应面积约400cm²),并完成第六代极板A板型在石墨板堆中的验证(反应面积超500cm²);电堆方面完成了25kW、90kW、115kW/150kW、180kW、200kW单堆开发;系统方面完成了20kW、70kW、90kW、110kW、140kW、180kW、250kW燃料电池系统的开发;测试设备方面完成200kW电堆、250kW系统测试台的开发,并完成了50kW电解槽测试台的开发。

如公司INRG-P200A燃料电池系统具有功率密度高、结构更加优化,可靠性高、适应能力强等优点。INRG-P200A全系统效率>43%,可适用于氢能重型卡车等产品,满足大负荷、重载长距离运输等产品工况对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的严苛要求;QYC-XT250系统测试平台是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专用测试设备,在燃料电池测试设备领域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同时公司在自有产线和全栈工艺自研的基础上持续优化工艺质量,以提升量产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产品在实际装车运行中也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接下来公司将会持续加码优化工艺,同时产线进入第二阶段的改造升级。

在全面发力的同时,新研氢能也在积极谋划资本化路径。“今年公司将完成A+融资,明年启动B轮融资。在股东的选择上,我们依然会优选具备产业背景与资源的股东方,一起去打一些定制化特色的应用场景。”洪鑫透露,我们争取在2025年达到上市条件,2026年谋划上市。

结语

氢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体量巨大,但也是一条长周期爬坡式的赛道,企业要分享行业发展红利并不容易。燃料电池企业在拥抱氢能行业发展绚烂的黎明之前,必须先能把控发展风险,让企业活下去:要能够对企业存活周期与市场发展周期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要能够对经营过程中的产品竞争力、销售策略、现金流状况等做到“心中有数”。

与此同时,坚守长期主义理念,做好适当的战略规划与战术执行,相信这类燃料电池企业终将迎来预期中的目标。新研氢能是坚守长期主义的代表,正在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用深耕细作的方式筑牢“根据地”,用稳健向上的经营赢得资本的青睐。

在接受高工氢电采访的最后,洪鑫坚定地表示:“打造一家活得久的公司,是一项艰难且神圣的任务。我会拼尽全力让公司活下去、活得久、活得好。氢能产业包容性很强、空间足够大,只要在细分领域能够做深、做透,相信行业内会有企业在不久的将来也能上榜500强。”


返回 国际氢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