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未势能源IV型储氢瓶生产线在保定工业园正式落成,并进入试生产阶段,标志着未势能源已具备IV型储氢瓶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在产业化发展上迈出了“里程碑”式一步。
该产线车间占地面积4000余平米,引进高端全自动化智能生产线,涵盖内胆成型、表面处理、纤维缠绕、固化、检验与试验、产品包装等完整生产工艺流程,且理化及力学实验室可进行涵盖内胆材料、内胆、阀座、铝合金、密封圈、挡圈、碳纤维、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等金属、非金属材料的理化、力学评价实验,实现从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到品质检验全过程闭环管控,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与安全性。
项目投产后,储氢瓶产能可达10000个/年,预计2023年底正式投入生产,面向全球市场供应,到2026年,规划产能将扩充到10万只/年。
自研攻坚
助推高压储氢瓶突破“卡脖子”难题
高压气态储氢主要通过高压储氢气瓶来实现氢气的储存,是目前商业化推广的主要氢气储存形式。在我国35MPa III型储氢瓶目前已被规模化应用,70MPa IV型储氢瓶却因技术难度大、工艺水平不成熟、制造装备相对落后等因素面临着诸多“卡脖子”难题,与国外相比依然存在差距,发展相对滞后。
未势能源聚焦70MPa IV型储氢瓶技术及产品国产化难题,基于客户端不同工况环境应用需求,充分发挥储氢领域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优势,通过大量的可行性设计方案和试验验证,陆续攻克了70MPa IV型储氢瓶耐低温性差、产品一致性低、可靠性低等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了燃料电池汽车对车载储氢系统的轻量化、长寿命、高安全、长续航的综合性能需求,且已完成火烧试验、耐久性试验等多个关键试验项目测试。
此外,未势能源还针对高压储氢瓶“卡脖子”技术展开迭代升级攻坚,通过攻关新材料开发、创新结构设计、革新“干法缠绕”工艺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第二代70MPa 57L Ⅳ型储氢瓶实现了疲劳测试寿命>44000次,质量储氢密度达到6.1wt%,超过美国能源部(DOE)设定的2025年质量储氢密度目标值5.5wt%,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未势能源IV型储氢瓶工作压力覆盖35MPa和70MPa,包括70MPa-23L、70MPa-57L、35MPa-210L等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序列,且全系产品均已实现关键核心技术100%自主可控,可广泛适用于燃料电池乘用车、商用车(重型卡车、公交客车、冷链物流车)、船舶等多种场景及领域,并可提供定制化产品开发服务。
后期随着70MPa IV型储氢瓶产线启动及产能爬坡,未势能源在通过技术自主实现70MPa IV型储氢瓶国产化替代的同时,也将推动成本进一步下降,助推高压储氢瓶规模化生产应用。
品类扩充
持续推动氢储运装备国产化替代
在氢能产业链中,氢的储存和运输是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前提,而提高氢储运核心系统及零部件国产化率,是推动氢储运发展的主要途径。未势能源聚焦氢储运产业链环节,围绕技术自主研发和产品自主供应,不仅对车载储氢系统及70MPa IV型储氢瓶进行了技术攻关和产线落地,同时,针对车载储氢配套技术和零部件装备展开了自主研发和生产布局。
在氢用阀门细分领域持续创新扩列,未势能源实现了高压储氢阀门、低温液氢阀门、加氢站专用阀门等氢用阀门品类30余款全覆盖。其中,高压储氢阀门涵盖瓶阀、减压阀、加氢口、单向阀、过滤器等多款不同类型产品,覆盖35MPa/70MPa标准流量与大流量压力范围的车载储氢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未势能源自主研发的70MPa减压阀、瓶阀产品顺利通过了国内第三方权威认证和德国交通部(KBA)EC79、ECE R134认证,不仅在轻量化、高密封等方面实现了技术的创新性突破,同时成功降本40%,推动国产化氢用阀门正式进入“千元时代”。
此外,车载储氢系统、阀门产线也在扩大产能,预计2023年下半年完成扩产建设,综合年产能规划50000套以上。后期,随着IV型储氢瓶及阀门产线升级扩充,产能将进一步大幅提升。
从产品开发到产品生产、产品应用,未势能源在氢储运领域已具备成套车载储氢系统及零部件集成能力,在进一步满足正在增长的氢储运市场需求的同时,正在切实推动氢能储运装备加速国产化替代,助推氢能产业大规模商业化发展早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