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在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场景正在不断丰富。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副秘书长江宁,近日就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实践及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江宁表示,三年来,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2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量3626辆,销量3367辆,相比2021年同期分别增长105.4%和112.8%;截至2022年底,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售1.2万辆。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车产量有望达到10万辆;2030年达到100万辆。
当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以商用车为主,包括公交、轻客、轻卡、冷藏车、重卡、工程车等。目前,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均有燃料电池汽车运营,2022年主要投放运营区域包括上海、京津冀、河南、山西、山东、广东以及陕西等地。
在江宁看来,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技术发展水平方面,国内头部企业的产品技术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部分技术指标达到领先水平。系统成本从2018年的10000元/kW,下降到3000元/kW~4000元/kW,寿命从3000小时提高到15000小时以上。预测2025年燃料电池产品累计产量达到10万台时,系统价格降至2000元/kW以内,届时燃料电池重卡将具有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
据江宁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球在营加氢站727座,同比增长22.4%。其中,中国已建成296座,位居全球第一。为促进加氢站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中国石化根据氢能源特征,从系统内部挖掘氢能源规模化示范应用的场景,在全国首创“车-站-景”联动模式,根据加氢站建设选址,开发合适的应用场景,配套相应的车辆及车辆数,以维持加氢站的运营效率,满足加氢站建设数量的发展目标。
在江宁看来,该创新模式综合考虑“购车成本、技术进步、氢气价格、物流优化”等要素,通过在有丰富副产氢资源或者绿氢的工厂建设氢气提纯&加注机,减少氢气运输与储存的成本,从而降低氢气的价格。同时,综合业务需要配套合适的车辆,并通过寻找回程搭载业务来增加运营效益。采用“现场制造现场使用”模式,在减少运输成本的同时,保证了氢气供应稳定性。相比需要运输的场景,加氢价格可降低30%,接近传统柴油车运营成本,实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江宁还介绍说,在氢燃料电池用氢方面,中国石化依托炼厂副产气建设提纯装置,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氢气供应中心,依托炼厂建设提纯装置,在燕山石化、广州石化、高桥石化的基础上,相继布局天津石化、上海石化(3.380, 0.00, 0.00%)、海南炼化、齐鲁石化、青岛炼化、茂名石化,9家炼厂氢气提纯总能力达到1.4万吨/年,比“十三五”末提高1万吨/年。其中,燕山石化氢气提纯项目为2022年冬奥会燃料电池汽车供应氢气。此外,还向赛区火炬系统供应氢气,并点亮奥运主火炬,成功保障了冬奥会氢能车辆的运输与能源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