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放开下,2023年将是氢能产业“量”与“质”齐升的一年:一方面,示范城市群政策逐步落地,2023年燃料电池汽车有望进一步先放量,在重卡、冷链等领域有望初步实现商业化验证;另一方面,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应用趋向多元化发展,如热电联供、船舶、氢化工等规模化示范应用项目也开始启动。
2023年燃料电池在各应用场景的突破有望引发产业从“量变”趋近“质变”。但针对国内燃料电池系统企业而言,还有三个市场痛点需要突破:
1、重电堆轻系统,系统环节创新不足
在企业访谈中获悉,国内重视对电堆等核心零部件的开发,对燃料电池系统的实际应用则重视不足,系统环节的核心技术空心化现象严重,具体表现为:
(1)核心零部件技术掌握不足,如燃料电池核心控制器、氢气模块、空气模块等;
(2)核心控制技术掌握不足,如系统电堆水管理、热管理、功率跟随、低温环境适应性、高原环境适应性等。
2、燃料电池企业对车辆等终端应用需求理解不足
现阶段,燃料电池应用项目基本由燃料电池企业非车企等主机厂牵头,主机厂不再起到提供技术需求和产品标准的关键平台作用,只能由燃料电池企业自行探索;多数燃料电池企业没有汽车产业背景,对于汽车等终端应用的理解略显不足,导致了产品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需要多次技术迭代等问题导致产品开发过程低效现象。
3、产品定制化开发导致速度慢且成本高
实践中,电堆与系统存在一对一的“绑定”情况。燃料电池系统定制化程度高(1个电堆对应开发1个系统)、开发速度慢(一般长达10个月)和开发成本高的现象亟待解决。
资料图 来源:风氢扬科技
作为一家从汽车界的“老兵”到燃料电池的“先锋”企业,风氢扬科技是如何解决这些行业痛点?
风氢扬科技核心研发团队来自国内外知名燃料电池及整车开发企业,完整经历了国内汽车电动化和燃料电池产业化的历程。从汽车界的“老兵”到燃料电池的“先锋”,风氢扬团队的价值在于针对性地解决了目前燃料电池系统换机的三个难题。具体分析如下:
1、创新系统开发理念,率先实现系统从“能用”到“好用”
风氢扬通过构建“一个平台、两个架构、三大模块、七大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体系,形成支撑风氢扬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技术优势。从市场反应看,风氢扬系统产品基本实现了“高集成、高效率、高可靠、高安全”四大特点:
高集成。与市场上的同功率产品相比,风氢扬系统产品实现重量轻19%,体积小16%,功率密度突破700W/kg;高效率。系统80%工作区域效率大于50%;系统最高效率突破65%;高可靠。沿袭车企对动力系统技术验证标准要求,系统通过前后俯仰、左右倾斜15%~30%测试验证;满足重卡全工况使用;低温启动温度满足-30℃快速启动;连续振动测试时长60h;高安全。系统绝缘阻值突破 10MΩ(湿态);系统整体防尘防水等级IP68;防触电等级IPXXD。
资料图 来源:风氢扬科技
2、车企背景,深刻理解车用氢电产品场景需求
创始团队来自国内龙头商用车企业,熟悉整车及动力系统的开发流程、技术标准及规范,同时完整经历中国商用车电动化发展历程,并完整经历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过程,参与多项燃料电池汽车开发、加氢站建设及示范项目运营工作,对车用燃料电池的应用场景、技术需求有深刻理解。可见,团队产业背景保障了企业在产品不走弯路,提高效率。
3、首个平台化系统产品,打破业内定制化开发低效情况
风氢扬基于“异源同构” 理念,依托车规级开发流程,打通原理设计、结构开发、控制优化、试验验证等底层开发逻辑,率先建立系统通用基础技术平台,可以对市面主流品牌超过15款电堆实现全面兼容,将燃料电池开发周期从10个月降低至最快2个月,整体开发效率提高80%。
小结
燃料电池应用依赖集成化的燃料电池系统,2023年如果系统环节企业在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突破将是燃料电池应用“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目前,风氢扬的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已经在车用领域形成了百台级的规模化验证。在车用领域外,风氢扬还在小型发电装置、智能搬运、叉车等小功率场景,港口机械等中功率场景,工程机械、热电联供、分布式发电等大功率场景实现了3kW到2MW的产品全覆盖,并全部形成了示范案例。
资料图 来源:风氢扬科技
比较之下,风氢扬十分重视突破系统环节的核心控制技术研发,平台化服务理念积极推动了国内燃料电池系统的市场化发展方向。自2020年起,风氢扬凭借3年3款产品的迭代升级,多元化应用的拓展快速跻身国内燃料电池系统第一梯队。
放眼未来,在碳中和背景下,未来30年,全球氢能与燃料电池应用领域总应用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风氢扬科技有望成为一匹黑马企业,分享碳中和产业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