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再度成为资本热词。
如果说氢能汽车还在被观望,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初创公司ZeroAvia,已然率先将氢能这一清洁能源用在航空领域。该公司有望在2025年之前只使用氢燃料电池动力进行商业飞行。
绿色出行的期许,正在从地上飞向天空。
绿色一词,总是听得多,做得少;战略上肯定,行动上回避。无论是个体还是企业,都是如此。
但也就这两年,绿色显然逐渐成为不少国家的战略。不论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欣然拥抱,国家、资本、企业、金融大鳄,都对清洁能源给予了很高期望。
大国战略:清洁能源
近日,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的最新报告《能源转型投资趋势》,其中表示,2022年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投资总额首次突破万亿规模,达到1.1万亿美元,相比2021年增长达30%以上。
根据报告数据,无论是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到的能源转型投资,还是全球清洁能源工厂投资(清洁能源技术制造设施投资)等等,中美及欧盟无疑都位居前列,其中欧盟国家里,又尤以德国、法国和已经脱欧的英国,在新能源建设投入最多。
2022年能源转型投资排名前10的国家,中国大幅领先,占全球投资总额近半 图片来源:彭博新能源财经
当然,在中美欧之外,还有不少国家同样对能源转型的投入颇多,这其中就有俄乌冲突期间作为“夹心饼干”的印度,以及资源缺乏、长期依赖进口的日韩等等。
作为这两年全球的关注焦点,印度对绿氢寄予了很大期望。
过去两年,国际局势紧张,煤炭价格上涨,印度的煤炭进口也曾出现过难题。俄乌冲突期间,印度不顾西方感受,未舍弃长期采购的俄罗斯原油。
对于印度来说,虽然煤炭丰富,但石油、天然气匮乏,煤炭发电是印度最主要的电力来源,约占总发电容量的70%。印度是世界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也与其主要依靠煤炭发电分不开。
目前印度在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扩张,显然不足以解决印度面临的能源难题,印度对于绿氢的“渴望”,是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也是能源转型的迫切需求。
印度有压力。
迫于西方和舆论压力,印度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表示致力于到207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但不可忽略的是,印度正处于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中,发展正在上升期,对于煤炭使用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工业化进程。根据专家预计,未来二十年,印度的能源需求增长将远超其他国家。
如何在减少碳排放的情况下保证稳定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是悬在印度头上的问题。
印度“瞄上了”绿氢。
2023刚开始的1月,印度政府宣布了一项价值23亿美元的项目,用以推广“绿氢”(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氢气)。
其国内的一些巨头公司(包括工业大亨、国家电力公司、基础设施综合型企业等等),已经将目光聚焦于绿氢。该项目的大部分资金将用于补贴电解槽的生产(电解槽是一种从水中提取氢气的机器)。
印度的目标是在2030年达到500万吨的绿氢产能,虽然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很大。
但梦想还是要有的。
印度的战略也映射出清洁能源的巨大未来市场,在亚洲几个国家中,印度希望成为极富竞争力的那一个。
由150多家全球企业组成的“国际氢能委员会”和美国麦肯锡(McKinsey&Company)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50年,氢能需求仅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等4个国家就将达到2亿8500万吨,占世界的43%。
在印度之前,日本也是氢能大国,此前我们已经在专栏中介绍过,本文不再赘述。
不仅是大国,首富和资本大鳄们也将目光聚焦在清洁能源方面。
马斯克专注于资助碳捕获技术;盖茨看好核能,旗下盖茨基金会每年都有数十亿预算,用于气候和能源相关项目,盖茨本人也出版《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一书,介绍绿色环保的必要性;贝佐斯创立了专门的"贝佐斯地球基金",主要用于资助科学家及非政府组织等等机构,以保护自然环境。
除了资本大鳄,金融巨头同样是这场气候经济中的实力参与者。高盛资产管理旗下的Horizon Environment & Climate Solutions一期基金,就于今年1月完成16亿美元的募资,这也是其首支聚焦于气候环境解决方案的私募直投基金。
当然,投资绿色虽然是投资未来,但上述我们提到的BNEF报告中,也特别关注了气候科技公司的发展情况。
报告显示,2022年气候科技公司融资总额为1190亿美元,这一数字比上一年下降了29%。
可见,说再多清洁能源的重要性,比不上实际产生的效益更能打动资本和企业的心。
清洁能源的优势正在逐渐显露
对于清洁能源来说,好处不必多言。即便有不看好的声音,也大多聚焦于现阶段的技术限制,而不是清洁能源本身的前景。
但科技的发展也许慢,一旦有所突破,迅速应用不过就是明天的事情。
我们开头提到的ZeroAvia是一家氢能飞机研发商,已于当地时间1月19日中午,在英国的科茨沃尔德机场,成功试飞了世界上最大的氢动力飞机道尼尔228。
氢动力飞机首次飞上天空,将航空业带入一个环保的、“无负罪感飞行”的新时代。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新的时代意味着新的可能。
今年以来,特别是春节期间,民航业务随着旅游业回暖而逐渐恢复元气,在新年迎来爆发式增长。但在过去疫情三年,勒紧裤腰过日子的窘迫场景还是令不少人心有余悸。
全球不确定增加,黑天鹅事件频发,应对不确定成为航司及其他各行各业的常规问题。
航司就对降本增效有了新的认知和态度。
根据麦肯锡数据,燃料通常占到运营成本的20%至30%,是航司最大的运营成本项目之一。
既然要降本增效,减少燃料成本自然也是案头工作,包括减少燃油载量,提升燃烧效率等等举措。去年,三大航均引进了A350-900、A320neo等环保节油效果突出的新飞机,其中,东航过去一年共引进了33架新机型飞机。
使用清洁燃料也可以成为降本的好方法,氢能也许在现阶段成本高企,但这一成本会逐渐降低。
虽然环保也许不是航司的主动选择,但显然,无论是采用轻量化的材料来减轻飞机自重以提高燃油效率,还是使用更高效和廉价的燃料,使用清洁燃料都会成为一石二鸟的事情。
东航于2021年启动航班“减重节油精细化管理”项目,是航空公司针对减碳做出精细化运营的范例,根据需要备餐食和饮用水就是一个小的改变。
电力和氢动力之类的新一代推进系统,未来也可能取代传统的涡轮动力飞机,以实现更加清洁和高效的飞行,这一应用很可能最先应用于执行短途飞行任务的小型飞机。
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及带来的运营策略的改变,能够在帮助航司降低成本、改善账面表现的同时,为碳中和目标出一份力。
方法总比困难多。
不仅是企业,对于我们普通个体来说,减碳这件事,也带来了一些附加好处。
援引麦肯锡报告:「全球许多航司在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发起的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的要求之外,还郑重作出了碳抵消承诺,并让客户自行支付碳抵消成本。」
国内不少航司都推出一些鼓励乘客减碳的举措。南航推出“绿色飞行,按需用餐”服务。简单说,就是旅客可以通过不要免费餐食和免费行李额的方式,将这些额度兑换成积分。
数据显示,2021年南航累计参与绿色飞行“按需用餐”服务旅客超过371万人次,节约餐食1762余吨。
尾声
减碳跟你我都相关。
即便很多人还未对环保和绿色出行有太多关注,但事实是,已经有很多人,在为绿色出行改变原本的习惯,这些人生活在你我周围,且不少都是年轻一代。
全球市场调研公司欧睿国际发布的《2022全球十大消费者趋势》中指出,67% 的消费者在2021年尝试通过日常活动为环境带来积极影响,1/3的全球消费者积极并主动减少个人碳排放。
我们以为的没人参与,其实是不少人的日常。
二手市场的盛行、旧物回收的流行、购买环保材质商品等等,都逐渐成为大众的日常乐趣。现代人的环保意识,正在达到一个新高度。
我们常常以为无法大规模应用的科技新成就,就像镜花水月。但问题是,有时改变不一定是政策导向,也可以被大众所助推。
纵观商业,那些观念陈旧、目光短浅的企业,总是难以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悠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