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氢能网 » 储氢 » 正文

8省市地方两会代表畅谈氢能未来!

日期:2023-01-16    来源:国际能源网/氢能汇

国际氢能网

2023
01/16
08:3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 氢能产业 加氢站

地方两会近日火热举行,从各地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来看,氢能越来越成为关注重心。一方面是因为与氢能领域相关的企业家、专家队伍越来越壮大,另一方面,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终结“代表”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关注,寄希望氢能的拓展和壮大,为碳中和的顺利实现作出贡献。

国际能源网/氢能汇将适时整理代表委员们的提案建议,可以看到目前关注的重心多是在氢燃料电池及氢能车更多。

上海:嘉定是重中之重

上海在嘉定重点布局氢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嘉定氢能产业已初具规模,不过,目前嘉定氢能加氢站布局建设进程缓慢、氢能源运营车辆加氢困难等问题已成为当下的发展瓶颈,也成为上海市代表委员“吐槽”的对象。

上海市人大代表陈俊杰认为,上海加氢站建设速度还是过慢。他说,以嘉定为例,目前规划15+3座加氢站,投入使用的仅有5座,而国际汽车城加氢站则刚于2022年11月10日启动建设,与此相对应的是,示范运营的氢能源车辆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待,有的车辆甚至需要排队3小时以上。如果按照目前的加氢站推进速度,随着今年新一批约800余辆的示范用车辆的加入,目前已有加氢站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上海市两会期间,陈俊杰提交了《关于做强上海汽车产业领军地位,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加氢站布局的建议》。他指出,加氢站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加氢站加注能力不足。加氢站应用场景比较集中的青浦物流园、嘉定安亭等区域加氢站数量不足,很多车辆需较长距离往返加氢站排队加氢,甚至有的需往返二十公里以上,这不但减少了车辆有效商业运营里程,也影响了车辆运营企业信心。

陈俊杰表示,目前,上海现有加氢站以35兆帕加注能力站点为主,70兆帕的非常少。较小的加注压力,让车辆加注有限,也增加了往来加氢站的次数,影响其使用效率和商业化应用。

据其调研,以上海化工区这个上海重要氢源地为例,氢气出厂后,鱼雷车运输成本100公里配送范围运输成本大约为10元/公斤,到终端加氢站销售价格为58元/公斤(部分签约客户实际使用成本为35元/公斤),综合建站和其他成本,利润相对有限,建设意愿度不高;而若是加氢站距离现有应用场景较远,建设方则更是踌躇不前。

对此,陈俊杰建议优化加氢站布局,加快加氢站建设,建议上海市政府协同市相关部门对《上海市车用加氢站布局专项规划》进行更合理、更符合现实需求的规划布局调整。

同时,他指出,上海还应加快既有规划站点的建设和油氢混合站的改造工作,参考其他省市加氢站的补贴方式,制定出台上海的加氢站建设规范和补贴细则,鼓励建设方加快站点建设,并着重鼓励在应用场景集中区域优先选择70兆帕加氢能力的加氢站建设。

陈俊杰建议,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联合协调,对于一些符合条件并且具备真实业务需求的内部撬装式加氢站给予明确指导意见,允许其建设,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做好基础保障工作,并在完成历史使命后,设计内部撬装站退出机制。

他认为,上海应减少运输成本,研究从氢源地建设输氢管道到区的可能性。据其调研了解,目前金山化工区日产氢大约5-6吨,而上海石化也已基本建成绿氢供应中心,预计今年可获许可证,在“十四五”期间,可以根据需要,实现10-50吨/天的制氢能力。

“上海未来的氢燃料汽车示范应用所需氢气是完全可以满足的,但运输是其后制约发展的问题。”陈俊杰指出,作为示范应用中最为敏感的用氢成本,除了制氢外,很大一块就是运输成本(鱼雷车约10000元/吨),上海可以着眼未来研究输氢管道与天然气管道同线埋设的可能性,让上海氢源地的氢通过管道运送到各个区。

此外,陈俊杰还建议,上海应报请市级或者国家级政策制定机构,将氢气以能源产品进行管理。目前,内部加氢站、输氢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时,最大的难点在于“氢”还是以危化品进行管理,建议报请国家级相关政策制定机构,进行科学研究和论证,具体可以参考《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将氢气作为能源产品进行管理。

陈俊杰提出,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涉及部门众多,各个部门之间难以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高效协调。因此,他建议由市政府成立市级氢燃料电池汽车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协调问题,制定政策。

在嘉定两会上,嘉定区人大代表张曙光等提出“关于加快区内加氢站建设及运营的建议”。

张曙光介绍,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嘉定区内氢能源运营车辆增长迅速。为实现上海城市群“百站、千亿、万辆”战略目标,至2024年,上海市将推广4200辆(货车、乘用车、客车)示范应用,其中嘉定将承担1500辆,占全市总数的36%。车辆数量的爆发式增长,造成区域内车辆数与加氢站数量比例严重失衡、氢车运营平台面临车辆加氢难的现状。

按照相关政策,嘉定区加氢站建设的土地要求中,属性要求为自购地或产权一致的租赁地,用地性质需为工业用地(S9交通设施配套用地最佳)。一方面,自购地将大大增加加氢站的建设成本;另一方面,要求租赁地的产权方进行加氢站建设更是极大地增加了建设难度。目前,新建(扩建)加氢站需新增用地,尤其是土地出让阶段一般要1-2年,建设周期较长,新建加氢站受限。

为此,张曙光等人联合建议,由区领导牵头,协调各区级部门,在解决加氢站建设、氢气价格补贴、涉氢项目审批、用氢试行方案等产业瓶颈方面形成工作机制,推动重点产业应用难题的解题进程。“氢能产业的发展,需要系统性规划和整体性推进,某一方面或环节跟不上,都有可能阻滞发展,更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张曙光表示。

对于代表们的建议,区建管委相关人员表示,接下来将会加快推进嘉北郊野公园站、中石化朱桥油氢合建站、北区中石油油氢合建站、南翔纯氢站的建设,缓解加氢困难,并加大油氢改建站的建设力度,启动将具备条件的现有加油站改建为油氢合建站。至“十四五”末,嘉定将再建1-2座加氢站,实现嘉定区投入运营加氢站不少于6座。

浙江:将杭州湾建成“中国氢湾”

1月14电,浙江省政协委员宋怡玲提出“中国氢湾”建设目标,以需求侧引导供给端,统筹布局产业链、新基建、应用场景、未来社区、政策设计等,致力于形成应用与生产、经济与社会协同推进的生态圈。

她认为,杭州湾区域具有氢源供给充足、产业体系完善、区位优势明显、应用场景广阔、试点推进扎实等氢能源发展的显著优势,在杭州湾区域打造“中国氢湾”意义重大。当前,浙江省氢能产业总体处于试点示范、市场推广阶段,但面临抢抓先机合力攻坚的工作态势尚未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先行优势尚未发挥、产业核心技术关键环节尚未突破、商业化推广模式尚未建立以及氢能供应体系尚未完备。这些亟须关注的问题,制约着氢能源在产业、交通领域需求的释放。在杭州湾建设“中国氢湾”正当其时。

同时,推动“中国氢湾”建设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目标。以项目引领,打造杭州湾南北两岸氢能产业“样板区 ”,建设国家级氢能产业制造基地,推动“中国氢湾”两翼齐飞。加强人才引领,构建助力氢能产业发展“智囊团”。推动创新引领,消除氢能产业关键技术“舶来品”。通过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等方式,实现精准补贴,帮助研发企业发掘产业体系支撑渠道,推动产业国产化,构建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把氢能产业有关基础设施审批列入“最多跑一次”清单,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制定符合省情并且具有竞争力的涉氢设备技术标准。梳理和明确氢能产业涉及部门职能,明确由住建部门作为主管部门,负责加氢站的建设管理,编制加氢站专项规划,并对加氢站日常经营、使用的安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福建:积极进入示范城市群

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建福安闽东亚南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韦苇出建议,福建应加快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她建议,要继续强化福建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及其示范作用,以福厦两地为依托,支持其他有条件的地市有序列入国家示范城市,加快推动氢燃料电池的示范进程及其产业发展,将福建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制造高地、核心技术创新区和示范应用基地。

郭韦苇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统筹布局,形成由省政府统筹引导、区域协同发展、资本与社会合力推进的多元格局,集中力量支持在氢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的重点企业,发挥体制优势和政府引导撬动作用,攻关“卡脖子”环节,与市场相辅相成;要建立协调机制,指导落实示范任务,统筹推进示范工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和企业积极参与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要加快“制储运加”等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培育和壮大氢能供给体系,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完全贯通我省氢能“制备储存—运输—加注—应用”全产业链条;要大力推动省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供需对接,明确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产销目标;要依托我省依山临海特色,支持不同城市开展氢燃料电池的更多其他场景示范应用,由“点状式分布”转变为“链条式推进”。

河南:政策给洛阳氢能投资企业“定心丸”

2022年是洛阳氢能发展势头强劲的一年。尤其是面对传统产业向风口产业转型的关键节点,洛阳市抢先布局氢能产业,并利用现有优势,先后引进氢能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这一年中洛阳两座氢能产业园签约,为氢能装备制造在洛阳生根壮大提供了苗圃。

这两座产业园都是东旭集团投资。东旭集团于2021年在涧西区投资35亿元建设河南首个氢能电机装备产业园,为洛阳在全国氢能产业发展上抢占先机。2022年,东旭集团再次签约投资100亿元建设氢能汽车产业园及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核心零部件材料生产项目,投资55亿元建设光伏制氢装备项目,完善氢能全产业链,助力洛阳打造中国氢城。洛阳市人大代表、东旭集团执行副总裁宋亚滨也提交了自己的建议。

宋亚滨表示,在国家“双碳”战略和新能源政策指引下,特别是在河南省建设“郑汴洛濮氢能走廊”政策感召下,洛阳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再次强调把推动产业发展作为现代化洛阳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入落实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这更加坚定了企业在洛阳的发展信心和投资意愿。“作为洛阳市氢能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洛阳的新能源、氢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将成为洛阳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山东:青岛的工业副产氢量大从优

当前,青岛市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期,正按照山东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在氢能产业链各环节全面发力,打造国内知名氢能产业集聚中心和示范基地,加速建设“东方氢岛”。

今年两会,青岛市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杜博华围绕加快绿氢替代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杜博华表示,按照氢能产业发展规律,在起步阶段,为满足氢能产业基础原料需要,多利用工业副产氢生产燃料电池氢。通过这一方式生产氢气伴随碳排放,存在“生产地污染、使用地清洁”的现实问题。随着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不够清洁的非绿氢将被逐步淘汰甚至限制使用,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之下,绿氢替代是大势所趋。

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公司是青岛氢能资源基地的承建单位,承担全市燃料电池氢保供任务,也是我市唯一一家生产燃料电池氢的氢能资源生产企业。公司利用工业副产氢生产的燃料电池氢,为青岛市抢先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资源支撑作用。但副产氢由化石原料生产,具有碳排放偏高、非绿氢品质的灰氢属性。

杜博华建议,青岛市作为氢能产业发展先行区和山东省重点打造的氢能发展高地,应提早谋划和实施氢能产业绿氢替代,促进区域氢能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他建议采用绿氢生产技术,对位于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公司的青岛市氢能资源基地进行改造,利用光伏发电、绿电制绿氢等技术,率先实现我市氢能产业绿氢覆盖,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走出“双碳”战略下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山西:山西氢能不可低估

山西政协委员李静表示,应充分发挥山西氢能产业要素优势。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对山西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等具有重要意义。

李静认为,我省氢源丰富,具有成熟的应用场景,成本相对较低,区位优势明显,要充分发挥山西氢能产业要素优势,尽快推动形成具有全国比较优势的产业链群。

李静建议,要完善政策和工作保障体系,加强顶层制度架构设计,建立相关工作保障体系;发挥好资本、人才、市场等多种要素作用,用好金融工具,用活资本市场;支持“链主”“链核”企业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等合作,加快人才培育和引进,建设产学研相结合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聚焦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高本地产业配套能力,提升产业聚集效应;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和科学合理布局,培育“链主”企业和优势产业链企业,有序推进氢能多元化市场应用。

山东:氢冶金是减碳重要路径

1月7日上午,临沂政协委员吕清军表示,炼焦作为临港焦钢化氢循环经济高效利用的主要环节,实现焦钢化氢一体发展迫在眉睫,这也符合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在新旧动能转换上聚力突破”的要求。为此,吕清军建议规模在100万吨以下的焦化企业在2025年之前进行整合转移。并建议结合省里产业政策导向、焦钢化氢产业配套,支持钢铁企业联合省内其他焦化企业,在临港建设焦化企业,真正实现焦钢融合,做到工序上的真正一体和产业上的紧密衔接,实现焦钢化氢产业园与高端化工产业园的联动发展,打造精品钢基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和地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湖北:盐穴储氢大有可为

1月5日,武汉市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春和做客长江日报“两会直播间”时提出,加快推进湖北武汉发展氢能产业。

杨春和说,氢能是新形势下武汉实现碳达峰目标和做大做强绿色产业的重要突破口,是抢抓绿色低碳新赛道、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必然选择。

杨春和认为,盐穴大规模储氢能够打通氢能利用产业链,同时把地下盐穴变废为宝、变隐患为资源。氢能产业链条长,涵盖上游制氢,中游储、运、加,下游用氢环节,要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最关键的是制、储、用各个环节的衔接。

“盐穴储氢,即把大规模氢能存储于地下盐穴中,具有储量大、成本低、密封好、周期长等优点,还能节省地面土地资源,是大规模储氢的理想场所。”杨春和认为,可以依托湖北省潜江、云应地区丰富的盐矿资源,建设规模化氢能储备项目,打造我国中部储能基地。

杨春和认为,湖北武汉发展氢能产业十分重要。氢能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是减排布局里重要的一环,已经有30多个国家发布氢能路线图。我国在2020年制定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30年,氢能产量达3715吨,占终端能源体系5%;绿氢的生产成本下降30%,以绿氢为核心的氢能产业将代替以石油为核心的油气工业。

目前,武汉市氢能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就。杨春和建议,重视氢能源全产业链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拓展氢能利用场景和商业应用模式;统筹推进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氢能产业专项规划与实施路线图;推进氢能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拓展盐矿地下空间利用范围,打造我国中部储能基地。


返回 国际氢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