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正着力打造以氢能发展为特色的“新名片”。2022年以来,风氢扬、国鸿氢能、海德利森、上海陕耀、氢通新能源、科融环境等氢电产业链企业先后“落子”濮阳,推荐相关氢能项目建设。濮阳氢城正在崛起。
不断完善的产业链条
从众多企业一系列氢能项目进展来看,当前濮阳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图谱已具雏形,并逐步向氢能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和高端化发展。
氢源方面,濮阳现有茂源化工、中原大化、远东科技、丰利石化等9家制氢企业,氢气年产能约23.6万吨。正在建设的中原油田绿电制氢示范项目,是全国最大的兆瓦级可再生电解水制氢工程,是中石化在全国规划建设的11个氢能产业重点项目之一。
加氢站方面,濮阳已经在2022年6月成功和加氢站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海德利森确定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大规模场景液驱压缩机加氢示范站。
燃料电池方面,12月,风氢扬与濮阳市政府成功签约相关项目,主要建设年产20000台套燃料电池发动机产线及年产200台套固定式发电站产线等;11月,氢通新能源与濮阳签订协议,将在濮阳建设氢能科技产业基地;
7月,上海陕耀与濮阳市政府合作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包含氢燃料电池材料生产等;2月,濮阳国鸿氢能科技产业园项目落地。一期建设完工后,将建成中部六省自动化程度最高、工艺最先进的氢燃料电堆和电池系统生产线;二期除扩大电堆和系统产能之外,还将积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并结合产业伙伴主动推广氢燃料电池商用车。
氢车投运方面,濮阳市拥有中原总机、龙欣专用车制造、畅通专用车制造和飞翔房车实业等多家专用车辆生产企业,随着6月末首批30辆“濮阳造”氢能商用车的投入使用,后续政府又发布约2个亿的氢车采购订单,态度积极。
氢能发展的三驾马车
濮阳作为一座新兴的氢能城市,何以能在极短的时间集聚企业资源迅猛发展?
从资源储备来看,除了依托世界一流石油工程品牌—中原油田的副产氢(全市工业副产氢年产能10万吨)优势外,濮阳风能资源丰富,是河南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佼佼者”,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200万千瓦。也就是说,无论是灰氢、蓝氢还是绿氢,濮阳都具备良好的资源开发潜力。
从地理位置来看,濮阳位于河南、河北与山东交界处,北面是在河北示范城市群中的邯郸,南面是在河南城市群中的郑州,东面则是“氢进万家”示范点城市济南。濮阳能有效承接山东、河北氢能产业发展红利,在互动共赢中加速释放发展潜能。
从政策支持来看,2022年2月,濮阳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濮阳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指出,到2024年各产业链发展目标,其中包括:
全市氢能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集聚10家以上氢能产业相关企业,重点扶持培育氢能相关龙头企业3家以上;
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6200台/年,燃料电池汽车产能达到2500辆/年;
建成加氢站10座,开通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城区公交线路4条;
新增公交车、物流车、环卫车等氢燃料电池车辆占比达到80%以上,全市运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突破600辆。
除了明确的目标,8月发布的《濮阳市促进氢能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提出的补贴政策显得很实在,比如对于加氢站的建设,建成之后按建设实际投资(不含土地费用)的40%给予一次性补贴,单站最高补贴不超过1000万元,每年每座加氢站氢气运营补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濮阳发展氢能,也得益于整个河南省对于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视。《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明确明确,到2025年,河南省氢能产业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领域取得突破,产业链相关企业达到100家以上,氢能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河南省规划建设“氢能走廊”,将濮阳市纳入河南省“郑汴洛濮氢能走廊”重要节点城市。
能源条件、地理优势和政策支持,推动着濮阳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