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氢能网 » 制氢 » 正文

国内氨储能、氨重卡、氨能船舶项目起风

日期:2022-12-07    来源:阿莫尼亚2022

国际氢能网

2022
12/07
10:1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绿氨 氢能产业 氢能源

按照“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合成氨→氨输运→火电厂掺氨燃烧”的技术路径,可以通过通过逐步提高火力发电产及窑炉的掺氨燃烧比例,达到降低碳排放和能耗总量的目标。

目前佛山、合肥和宁夏开展了氢氨燃烧示范项目;福州则从储能角度展开项目示范;合肥同时也在尝试氨能发动机、氨能重卡,有望率先实现国产化突破。

由于天然气价格飙升,导致国外短暂出现绿氢灰氢价格更便宜的现象。国内主要为煤制氨,尽管目前国内氨储能和燃料都还没有经济性优势,但在减排压力下,并随着将来光伏风电价格和电解槽制氢成本的下降,绿氢价格的下降将会促使绿氨价格的下跌。

当前氨能源的发展存在以下特点:

一、氨的储能和低碳燃料等属性正式确立。“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方案更是给市场的一颗定心丸。

二、绿氨化正在加速。目前传统化工领域绿氨试点的项目在增多,参与企业也较多,其中明拓、华陆等企业陆续开展绿氨化工项目。而随着电解制氢成本的下降,传统化工领域绿氨化只是时间问题。

三、氨燃料略快于氨储氢。以吴忠为例,氨作为燃料用作发电厂掺煤燃烧、以佛山为例以氨燃料掺天然气燃烧等项目开展较多,其中合肥的纯氨燃烧器已达到了8.3兆瓦。氨储氢方面,福大的3kW氨制氢燃料电池以及氨制氢加氢站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四、目前氨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还处于研发阶段。但主要走的是内燃机路线。

五、氨在船舶领域的应用空间更大,发展较快。中国也公布了船舶应用氨燃料指南。

绿氨应用市场当前仍处于探索期、种子阶段,并不具备商业化条件。而作为燃料,氨目前存在不易点燃、燃烧稳定性较差等技术问题需要攻关;作为氢的储能介质则同样面临成本突破的问题。但在能源安全的背景下,能源需要多样化发展。

一方面,政府需要支持氨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另一方面企业则更需要进行自主技术攻关,提供优秀的技术,压缩产业环节中的成本,推进氨氢能产业化,结合场景,因地制宜发展氨能氢能示范应用,搭建商业模式,再利用先发优势抓住市场机会。

返回 国际氢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