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化石能源枯竭的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挑战,以新能源代替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氢能在未来清洁能源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具有来源广、热值高、清洁无污染、利用形式多样和大规模稳定存储等优势。车用氢能产业链主要包括制氢、储氢、运氢及加氢站等,具体如下:
我国氢能来源广泛,既有大量的工业副产氢气,又有大量的弃风弃光电、低谷电等可供制氢的存量资源。燃料电池是氢能的重要应用方式,车用氢能产业亦是燃料电池产业大规模推广的基础。包括制氢、氢气储运和加氢站在内的氢能产业链的发展,对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普及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现状主要如下:
(1)氢气制取
我国为世界第一大产氢国。2020年,中国氢气产量超过2,500万吨,同比增长13.6%。当前制备氢气的主要方式有石化资源制氢、工业副产氢提纯、化工原料制氢、电解水制氢等方法,但超过95%以上的氢气用于炼化、煤制化学品、合成氨等产业,目前用于燃料电池应用的氢气占比较低。
随着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应用,弃风、弃光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是最为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工业副产氢、天然气重整制氢等可以提供低成本的氢气供应。我国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但由于分布不平衡导致发电中心与用电负荷中心脱离,电的远距离跨区域输送需求超出现有电网配套能力,大量的水电、风电和光电成为弃电,氢能将是富余可再生能源消纳和转移的重要方式。
目前,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张家口市在全国率先打造了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基地。其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氢能进行转移,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能源,示范项目包括张家口海珀尔风电制氢站项目(一期)和沽源风电制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一期)。
(2)氢气储运
氢气的存储可通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化储氢、固态储氢(利用固体吸附氢气)、有机液体储氢(液体有机物与氢气形成稳定化合物)等方式实现。目前我国储氢行业中主流技术为高压气态储氢,其技术较为成熟,具备前期投入低、氢气充放快等有利于行业快速发展的优势。相对而言,低温液态储氢技术、固态储氢、有机液体储氢在我国均处于研发阶段,或存在技术成本高昂、技术成熟度较低的特点,短期内广泛应用可能性较小。
氢气的运输主要可通过气氢运输(用高压氢气瓶和管式拖车运输)、液氢运输(使用液化氢气罐运输)、管道运输实现。目前我国液氢运输和管道运输的基础尚不成熟,主流氢气运输方式仍为气态运输,气氢运输所需长管拖车运输设备在我国应用较广泛。
(3)加氢站
加氢站的大规模建设是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现阶段制约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截至2019年底全球共有432座在运营加氢站。其中欧洲177座,亚洲178座,北美74座。在全部432座加氢站中,仅有330座为公共加氢站,其余加氢站保留给封闭用户群,并供应给公共汽车或车队车辆。
国内方面,截至2020年末我国已建成超过80座加氢站,相较全国10万多座加油站和80多万个充电桩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到2025年我国建成加氢站将超过1,000座,2035年将超过5,000座。2021年3月29日,中石化宣布将在“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
我国加氢站建设成本较高,燃料汽车市场保有量较少,叠加较高的氢气成本后,加氢站在没有进一步政策扶持的情况下基本均处于亏损状态。目前的补贴政策也基本更偏向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加氢站补贴政策滞后。
同时,当前国家及地方加氢站建设缺乏统一的审批流程、运营管理规范政策不健全,导致我国整体加氢站建设推广进度较慢。业内专家多次建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制定科学安全的氢能、加氢站和储氢罐技术标准,提升检测能力,尽快破除制约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标准检测障碍和市场准入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