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氢能网 » 储氢 » 正文

氢能产业链形成规模仍需时间

日期:2022-09-27    来源:人民政协网

国际氢能网

2022
09/27
10:0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氢能产业 氢储能 能源转型

9月18日,在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能源谷氢能机遇与发展”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指出,近30十年,我国在经济方面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带来大量排放。在国家“3060双碳目标”战略背景下,要关注经济、能源以及排放等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其中,氢能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二次清洁能源,是实现多领域深度清洁脱碳的重要路径,也是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

“无论是能源结构调整,还是实现减碳目标,这个过程中氢能一定会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徐春明表示,以电化学储能、氢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新型电力系统各环节,电氢系统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这是氢能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在徐春明看来,氢能产业链条长,涵盖上游制氢,中游储运加氢,下游用氢环节。特别是中游储运加氢环节,无论是高压气态、液态、固态储氢,以及管道输氢,都比较依赖于制氢和用氢的场景。而下游用氢环节,燃料电池是重要的应用场景。目前,我国已初步掌握了燃料电池电堆、动力系统与核心部件、整车集成技术。其中,电堆产业发展迅速,但多以集成生产为主,核心零部件对外依赖度较高,核心材料部件是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

同时,徐春明也表示,就加氢站方面,目前我国正在加速建设中,技术问题不大,更多是设备投资和规模优化。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氢能方面也做了一些基础研究。如固态储氢方面,针对金属氢化物做了一些前期的工作,其中核心的储氢罐,里面热管理系统能够及时把热量散掉,可以在非常低压和常温下实现一定规模的储氢;氢冶金方面,以氢气为还原剂的短流程路线,可以大大减少排放;绿电制氨方面,通过与宁东基地合作,探索新的合成氨路线。”徐春明介绍说。

“总体来看,氢能产业链非常庞大,也非常复杂,整体产业链形成规模仍需要时间。我们需要冷静科学看待。在整个产业链中,我们处于什么样的角色和位置,机会在哪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徐春明表示。


返回 国际氢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氢能汇"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