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氢能网 » 氢能政策 » 正文

政策加持,山东氢能产业链快跑上车

日期:2022-09-06    来源:鲁网

国际氢能网

2022
09/06
09:1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氢能产业链 氢能政策 制氢技术

9月1日上午9点,以"绿色动力 氢能社会"为主题的潍柴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潍坊举行。继8月27日200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交付后,潍柴再次签下1100辆大订单,按下了氢燃料电池更大规模、更多场景商业化应用的"加速键"。

在扶持政策不断出台,关键技术持续突破的背景下,氢能产业正加速前行。

再下一城

潍柴抢跑氢能商用车赛道

"再不上车就没机会了。"青岛圣通华总经理高勇说。高勇说的"车",指的是氢能产业这个万亿赛道。

9月1日,这家有着丰富港口物流经验的青岛企业,与潍柴、中国重汽签约,一次性订购300辆氢燃料动力商用车,未来三年将陆续投放使用。

目前,圣通华已经有6辆载重量49吨的氢燃料动力牵引车,每天往返青岛港和淄博之间拉货。这些挂着"绿牌"的重卡,从青岛出发到淄博装满集装箱,中间在潍坊加满气,再拉到青岛港卸货。

氢能,已经开始在公路货运这个最重要的应用场景奋力"开跑"了。

9月1日当天,青岛圣通华、淄博展鸿汽车、同心智行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等分别与潍柴、中国重汽签署了总计1100辆的战略合作协议。

这1100辆商用车,涵盖4.5吨城市物流车、18吨物流车、49吨牵引车等系列产品。当天上午,这些装上"氢能心脏"的重卡和轻卡,正被潍柴的合作伙伴及客户围观、试驾。

这些"大块头"旁边,就是潍柴在2020年建成的、目前全球最大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基地。

在望向这些"氢动力"的热切目光中,一个集中的话题是:国家政策的"催化剂",什么时候能下来?

氢能的果子,眼看就要熟了!

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启动,国家耗资千亿元,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能够甩开补贴自我发展,而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也将在2022年12月31日正式取消。

同一年,"金太阳"工程启动,打开了中国光伏电站市场的开端。多年扶持下,2020年,中国光伏行业正式进入了平价上网阶段。

当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可以自我造血之后,氢能产业会在政策培育下形成新一轮造富运动吗?

主动"入局"

物流企业积极站上风口

在下这个"大单"前,高勇已经跑遍了省内氢能产业链上的企业。

成立于2004年的圣通华,现在明显感受到风向变化。这个风向,首先来自货运吞吐量排名全球第四的青岛港。

青岛港拥有丰富的氢能应用场景。2019年,青岛港着手氢能技术的集成研究与应用。2021年6月,山东港口在全国港航领域率先发布绿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规划。今年2月,青岛港利用港口周边副产氢,建成日供1000公斤的加氢站。9月2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专门提到"支持青岛港扩大氢能利用"。

高勇说,青岛港现在正在大力推广新能源车。对于从事港口物流的圣通华来说,能源转型迫在眉睫,是大势所趋。

在他看来,氢燃料电池车在商用车中的地位,就如同纯电动汽车在乘用车中的地位,因为它能满足长续航、低温等各种复杂工况。

从7月开始至今,圣通华的"绿牌"物流车已经跑了两个月。潍柴特意配备了一个团队跟着,收集车辆运营数据,随时优化调整。

高勇说,这些氢能重卡每百公里氢耗8公斤,满载后续航里程能达到600公里,跑省内物流完全没问题。

问题关键在加氢上。

高勇说,氢气价格在每公斤35元时,刚好和柴油的价格持平;如果用氢成本在每公斤25元的话,氢气就比柴油便宜了。

圣通华在物流行业深耕多年,积攒了大量客户资源,正计划在氢能产业上一展拳脚,品尝一下新兴产业的"红利"。在全省跑了一圈后,高勇脑子里已经有了一笔清晰的账。

工业副产氢成本很低,不超过10元/公斤。青岛氢能资源丰富,立东化工、青岛炼化等都能生产工业副氢,仅董家口化工园区每年的工业副氢产能就达7万吨,可保障30万—50万辆家用车一年的用氢需求。

"我可以给你制氢,你可以给我包销吗?"这是拥有副产氢资源的企业反问高勇的一个问题。

"如果路上跑的氢动力车多了,就可以和制氢企业谈包销了。"高勇说,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如何让氢能产业链跑起来?高勇说,目前,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欠缺,亟待建立一个"制、储、运、加、用"高效运转的产业链,整个产业链通力合作,才能共赢。

让氢气价格降下来,这是让氢能物流车跑起来的先决条件之一。

从今年1月开始,潍坊市对全市加氢站售气价格实行上限控制,将车用氢气售价控制到35元/公斤,超过控制价的,无法享受到加氢补贴。

但在其他部分城市的加氢站,每公斤氢气的价格还在60多元,昂贵的氢气价格,制约着氢燃料"绿牌车"的行驶半径。

政府助推

产业能否跑出"加速度"

产业投资者翘首以盼的国家政策的"催化剂"在哪里?

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氢能价值链构建及合作"论坛上,美国空气产品中国区氢能业务总经理胡华利说,氢能产业现在还属于早期阶段,这个阶段经济性上面临很大挑战,离不开各级政府支持,包括项目审批、土地资源,甚至氢能应用早期阶段要有一定的政府补贴机制。

2021年10月,佛山为推广氢能源物流车,从氢能汽车购置、运营和通行等方面进行补贴,不光要求市政车辆全部替换为氢能源车,还对氢能源车开放路权,允许12吨以下的氢能源物流车进入中心城区。

佛山的政策创新立即被交通运输部关注。今年1月5日,交通运输部出台文件,从购置、路权等方面鼓励氢燃料车辆参与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项目。

2月1日,天津又迈出一步,即日起对进出天津港的电动汽车和氢燃料汽车在天津境内的高速路通行,免收通行费。

那么,佛山、天津这些先行先试政策能否推广到山东?

山东重工集团新能源业务总监、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徐子春透露,现在,山东作为"氢进万家"示范省,正在沿济青高速公路沿线建设一系列加氢站,以解决氢燃料动力货车在济青高速沿线加氢的问题。

与此同时,山东重工和潍柴作为山东省氢能产业链主企业,正在和政府部门沟通,落地相关政策,比如对氢燃料物流车开放核心城区路权,对于在省内高速公路上跑的氢燃料车给予相关优惠等。

记者注意到,9月2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到支持山东"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构建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的创新应用生态","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与土地、价格、生态环境、社会等公共政策形成合力"。

国务院给山东的这份"重磅大礼包",特别强调"赋予山东更大的改革自主权"。用大白话讲,山东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国家给政策、给钱。

勇挑大梁的山东,在这个时候获得国务院重磅支持。正在政策风口上的氢能产业,能快跑起来吗?

强强联合

集聚产业链优质资源

9月1日的1100辆大单签约仪式上,潍柴氢能产业"朋友圈"悉数到场,空气化工产品公司、中石化、山东海化、华润燃气、中集、东岳未来氢能等,涵盖了"制、储、运、加、用"各环节。

作为山东氢能产业的链主企业,潍柴从2010年就开始布局,先后投资了40多亿元,2019年,在潍坊建立了山东省首座1000公斤的加氢站;2020年建成年产能2万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基地;2022年8月27日,依托潍柴为主体建立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挂牌。徐子春说,潍柴通过国创中心这个技术平台,形成了从15—200kW系列的、成熟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正在把产业链上的力量集聚起来,打造国家级战略力量,面向全球竞争。

在潍柴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基地,记者注意到,整个全套的先进产线全部是潍柴自主研发的。这种领跑者姿态,吸引了全球产业链上的优质资源汇集。

空气化工产品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商,拥有最先进的天然气制氢技术、煤气化制氢技术,从2018年就和潍柴合作,2020年初在潍坊市滨海新区投资建设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这是空气产品公司在中国的首个氢能绿色综合项目,也是潍坊市第一个氢能源综合项目,涵盖了氢能制造、储、运、加全产业链条,目前项目主体、加氢母站等已建成完工。

外资用脚投票潍坊,一是这里有年产70万吨丰富的工业副氢资源;二是通过潍柴这样具有产业号召力的龙头企业构建氢能产业生态,能够更快地产生聚集效应,抱团发展。

互利共赢

构建氢能发展生态圈

随着各地补贴政策不断加码,氢能产业的区域竞争已经进入一个政策创新,推动产业生态高速聚集的时期,更大规模、更多场景商业化应用成为当下竞跑的关键。

各大城市在氢能赛道上狂飙突进,潍柴正广泛结盟,争当"城市合伙人"。

2021年的最后一天,潍柴与青岛市签署战略协议。在新能源领域,双方将重点探索燃料电池自卸车、港口牵引车、公交车、物流车、环卫车等推广应用场景,打造"东方氢岛"。

2021年1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氢能城市发展潜力排行榜》上,上海、苏州、深圳位列前三,青岛位列第五,一举超过了北京、南京、武汉。

这个榜单指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30个省份、158个城市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提及氢能发展,有57个城市出台了地方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中国氢能产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目前,鲁氢产业带上的四座节点城市青岛、济南、潍坊、淄博均位列氢能产业发展潜力城市"第一阵营"。

今年发布的《山东省氢能产业发展工程行动方案》明确提到,到2025年,实现氢能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的突破,并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达1万辆、建成加氢站100座,氢能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

以潍柴为代表的国企,一直是山东氢能产业的主力。充满传统制造业气质的潍柴,正在做华为、小米最擅长的事情,构建广泛的产业生态,进行更大规模的场景应用。

像圣通华这样的物流企业,正在以产业投资者的形象,躬身入局。正如高勇所说,再不上车,我们就没机会了!

当国家政策的"催化剂"下来时,"先干为敬",才是对未来最好的态度。


返回 国际氢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