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要讲“锂”,人头往里挤;
开会不讲“氢”,客户冷冰冰。
这几句流传于网络的热句将新能源发展的热度展现无遗。作为新能源中的新能源,伴随能源革命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我国氢能源产业发展加快,产业规模不断增大。
现阶段,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燃料电池商用车市场。可是就在这列车飞速前进的道路上,也并非毫无障碍。成本,正是其中之一。
蛰伏的氢能源
在与纯电动车竞争中,氢燃料目前还没有显现价格优势。虽然纯电有着续航里程不足,在低温条件下表现不好,充电时间过长等仍待突破的短板。但市场对其接受度依然高于氢燃料。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氢燃料总体应用成本,二是市场对氢燃料安全可靠的性能依然是雾里看花。如果要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核心关键依然在于成本。而且是从制造、储存、运输、电池、加氢等各个不同环节大幅下降成本。
作为氢能产业链的心脏,氢燃料电池电堆“降本“也变成热词,频频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被广泛地讨论着。可解决问题从来不是靠嘴,而是“执行”。这样一个兼具勇气和实力的先锋在哪里呢?
让我们一起回顾下今年5月19日。
这一天,雄韬氢瑞在深圳举办了W1.0金属板电堆新品发布会,对外发布W1.0金属板电堆新品的同时,还宣布氢瑞A1电堆将以999元/kW的价格发售,限量500套。
雄韬氢瑞W1.0金属板电堆(图片来源:雄韬氢瑞)
势银能链注意到,当前电堆成本约在1300-1500元/kW,系统成本约在3000元/kW。而到2025年,以国家规划的5万辆氢能源车进行估计,电堆成本将下降到500-600元/kW,系统成本约在1500-2000元/kW。
目前燃料电池电堆行业报价普遍在1300-2000元/kW,还从未跌破千。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仍然较高。雄韬氢瑞这样的反向出手,在业内引起了极大震动。第一个吃螃蟹的先锋出现了。
为什么是雄韬氢瑞?它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氢瑞的选择与担当
这一切要从雄韬氢瑞是一家怎样的公司说起。
雄韬氢瑞,全称为深圳市氢瑞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是雄韬股份全资子公司。早在2014年,雄韬股份就开始在氢能产业开展技术研发与投资布局, 2017年,雄韬股份加快氢能产业布局,建立了一支人才济济的研发阵容和具有先进创新理念的运营团队,雄韬氢瑞由此诞生。
左:叉车燃料电池系统 右:通信燃料电池系统(图片来源:雄韬氢瑞)
众所周知,任何一款产品的降价,在前期都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可能因降价过猛而带来亏损。而电堆的成本主要来源于催化剂、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前期在量少的情况下降价是很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业内呼声很高却极难做到的原因。
雄韬氢瑞认为:从用户角度出发,根据市场需求来定价,从而带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可以倒逼内部及供应链成本的快速下降,行业的良性竞争会促使行业发展更为稳健,最重要是可以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市场需要一个“成本领导者”,对行业发展和成本控制高度自信的雄韬氢瑞刚好站到了这个位置。
在具体如何实现上,雄韬氢瑞在接受势银能链采访时表示——
公司在量产过程中会使用氢瑞自己的模压板来代替雕刻版,将极板的成本压缩到国内最低;
提高公司自身的密封技术,来对密封的物料进行国产化替代;
产品端板采用的是开模注塑的加工方式,而不是机加工;
雄韬氢瑞产品零部件均为国产化,并且不断优化流场设计和提高膜电极性能,提高电堆体积功率密度;
通过碳纸模压板技术可显著降低石墨极板厚度和制备成本;
通过梯次利用技术串联不同产品,实现产品成本的降低。
氢能的崛起与未来
持续快速的技术更新迭代、零部件国产化替代、批量化生产等一系列措施,帮助电堆实现了真正的“降本”。如果联手用户一起降低运营成本,那么就可以带动产业链一起去打破成本桎梏,从而促进氢能产业更快速地发展。
雄韬氢瑞相关负责人表示,现阶段燃料电池企业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彼此,而是来自更为强大的外部竞争。雄韬氢瑞的想法就是要做到比锂电还便宜,让燃料电池汽车能够与纯电动汽车PK。经过内部测算,燃料电池价格下降到一定水平,完全可以与纯电车甚至与柴油车同台较量。
雄韬氢瑞预计在2025年推出第五代燃料电池电堆,成本将低至600元/kW左右。到2030年,通过更优秀的技术和批量化生产去达成进一步降本,将电堆材料成本由1000元/kW降低至500元/kW左右。这是雄韬氢瑞用行动在表达对产业链未来发展的期许。
作为“终极清洁能源”,现阶段,氢能对减碳的贡献无疑被低估。未来的应用场景一定是多领域的,除交通领域外,化工、冶金等需要深度脱碳的产业,氢能可以发挥极大作用。
近年来,全国各地氢能产业相关政策出台密集。部分省市还提出了多阶段规划的方案,以 2023年、2025年、2030年及以后作为节点提出近期、中期、远期氢能产业链建设目标。
可以看到,通过政府政策鼓励、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以及产业参与度提升等多方面的投入,氢燃料电池已经迎来了属于它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