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无臭无味的可燃性气体,也是世界上已知的密度最小的气体。
注册于成都高新区的这家中日合资企业——四川亚联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亚联高科),和氢气“打交道”的时间已经长达22年。
“氢气在传统工业和现实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说起氢气,亚联高科董事长王业勤的话匣子就被打开了。据介绍,大到航天工业、冶金工业制造,小到生活中常见的食用油、蛋糕、洗发露、洗衣液相关产品生产等,都有着氢气“忙碌”的身影。
一、深耕制氢技术22年,在创新上下足“实功夫”
“2000年公司成立的时候,成都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做气体提纯业务了,当时我们觉得氢气的附加值更高,便就一股脑儿地在氢气提纯的路上深耕下去。”王业勤提及当初选择氢气提纯行业原因时说。
走进亚联高科,一面呈满专利证书的墙见证着亚联高科在技术创新上所下的功夫,其中美国专利证书、欧盟专利证书引人注目。据介绍,从公司成立起初,亚联高科就着重于制氢技术的研发。“不停地投入做研发,制作新的产品”是王业勤心目中推动公司持续前进的重要法宝。
“2000年之前,水电解制氢技术比较成熟,但是能耗、投资都较高。我们进入行业不久后便开发了甲醇制氢技术和天然气制氢技术,一直走在制氢行业前列。”王业勤说,相比于大化工、炼油、合成氨等大规模制氢,亚联高科偏重于中小规模制氢,特别是精细化工和多晶硅、玻璃、粉末冶金、微电子等其他领域。
让王业勤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公司于2008年参与北京奥运会氢能汽车加氢站中的小型天然气制氢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工作。“起初项目组的想法是直接从国外购买设备,在协商无果后,便将目光转向国内的供应商。”王业勤激动地说,“当时亚联高科提供了50Nm3/h天然气水蒸汽转化制氢的技术方案,也是国内最小的天然气制氢项目,打破国外对中国技术的封锁,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从中日合作到合资,为开放型企业“加码”
在亚联高科办公大楼入口,一块黑色的显示屏上展示着公司在建项目的实时执行情况,除了上海、内蒙古、广西等本土项目外,其中也不乏美国、印度、韩国、越南等海外项目。
“公司重点开发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市场,现在已和19个国家和地区有订单往来。”据王业勤介绍,公司目前已向全世界建设制氢和氢气提纯项目设备超过630余套。
2019年对于亚联高科来说,是在开放型企业建设上更加走深走实的一年。这一年,世界500强日本三菱化学旗下的日酸股份株式会社(下称:日酸股份)向亚联高科注资1000万余元。王业勤认为这是日酸股份在长期合作中对亚联高科技术和信誉认可的结果。
在合资后,日酸股份能够通过亚联高科的制氢装置扩大产品组合,提升北美、东北亚及东南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凭借其在气体处理和燃烧技术方面的专长,日酸股份还将与亚联高科合作开发高附加值氢气解决方案。
“海外订单量更多了”是王业勤感受到注资给公司带来的直接变化。他认为,这使得亚联高科向开放型企业又迈出了一大步。“一方面是企业文化更加开放了,推动公司向世界前沿技术看齐;另一方面,大量的海外订单也增进了公司与世界各地的交流合作。”王业勤说道。
三、看好四川氢能发展环境,预计五年左右上市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
据王业勤介绍,四川氢能发展环境好,一方面是四川省氢气来源多样,尤其是有着丰富的水电、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另一方面,四川氢能产业基础良好,具备覆盖氢气制备、压缩、储运、加注、燃料电池、整车制造等全产业链。
同时,让王业勤赞不绝口的,还有成都高新区为企业提供的营商环境。常年往返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他认为,成都高新区的开放程度、办事透明度和服务企业的效率在中国西部地区来说算得上位列前茅。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成都高新区在融资、税收和产业政策方面给公司较大的帮助。”王业勤说,成都高新区给公司提供了好的研发环境,公司每年出口产品多,研发费用抵税能够增添企业创新动力。据了解,2021年,亚联高科被认定为四川省“新经济示范”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都高新区也为企业量身定制扶持政策。
在享受到优质的服务的同时,亚联高科也积极履行好企业义务,多次获得“优秀创业企业”“优秀创新企业”“纳税大户”“工业企业纳税百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纳税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如今,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继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迎来快速发展后,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新能源也迎来发展“春风”。王业勤表示,公司将紧抓机遇,乘借东风鼓干劲,预计在5年左右助推公司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