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要闻
1、广东佛山南海区新一批氢能汽车补贴资格确认公示
1月21日,根据《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促进加氢站建设运营与氢能源车辆运行扶持办法(修订)的通知》(南府办【2020】3号)等相关文件,南海区发改局开展了南海区氢能源车辆资格确认的申报工作。经企业资源申报、南海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办会同市公安局南海分局交警大队审核的程序,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发布了新一批氢能源车辆资格确认的公示,本次公示车只有一辆,车辆型号为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的NFQ5180XYKFCEV,该款车型已于今年登录工信部推荐目录。
2、山东德州:到2025年试点建设5个加氢站
近日记者获悉,山东德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德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其中氢能方面指出:加快加氢站、充电桩布局,在交通枢纽、批发市场、快递转运中心、物流园区等建设加氢、充电基础设施。到2025年,实现重要交通枢纽、物流园区等全覆盖。推广节能和新能源车辆,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全市充电桩保有量达到4000个以上,实现中心城区主干道、大型停车场、大型公共设施全覆盖。试点建设5个加氢站。
行业走势
1、成都市人大代表彭雪峰:建议出台支持政策 促进氢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1月24日,成都两会进行时。成都市人大代表、四川博能燃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彭雪峰建议,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将掺氢管道和化工园区以外的输氢管道,暂时按城镇燃气管道进行管理,研究并制定天然气管道掺氢(含纯氢管道)管理办法;建议明确天然气管道掺氢、纯氢管道与氢能社区建设的立项、建设、运营等的行政管理流程、许可事项、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等,促进该产业健康发展。
2、国际绿氢组织与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签约
“中国引领绿氢时代”国际研讨会暨国际绿氢组织与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合作签约仪式日前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举办。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和国际绿氢组织(GH2)在对抗气候变化的斗争中达成了合作。在本次大会上,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共同努力加速绿色氢生产和使用,建立全球绿色氢标准,连接中国和国际企业,提高竞争和效率。
3、国家能源集团万全油氢电综合能源站正式启动助力绿色冬奥
1月24日,由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公司建设的万全油氢电综合能源站完成首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加注,这标志着集加油、加氢、充电于一体的,为全类型车辆提供动能的综合能源站具备了为冬奥会提供氢能源保障的能力,是能源央企全力保供、助力实现“绿色冬奥”的又一亮点。
企业动态
1、广汇能源:2022年先行建设广汇氢能示范项目
广汇能源发布氢能产业链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0年):广汇能源氢能项目规划建设配置内容包括537套1000Nm3/h电解水制氢装置、180台1000m3储氢罐、汽车加氢站46座、氢燃料重卡替代1565辆。同时,2022-2030年配套风间带光伏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规模625万kW(包括风力发电500万kW,光伏发电125万kW)其中:“十四五”末新增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规模320万kW(风电255万kW,光伏65万kW);“十五五”末新增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规模305万kW(风电245万kW,光伏60万kW)。
2、协鑫新能源将长线布局轻资产模式下的氢能业务
协鑫新能源24日发布公告称,预期2021财年净亏损将较2020年度的约12.18亿元人民币,减少逾50%,公司盈利状况逐步改善。据悉,协鑫新能源的氢能战略由蓝氢和绿氢两部分构成。作为该战略的重要组成环节,协鑫新能源分别与中建投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和建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设立规模约100亿元人民币的氢能产业投资基金和规模不多于8亿美元的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两者合计规模近150亿元。通过相关产业投资基金,协鑫新能源未来发展的氢能项目投资将全面获得保障。
3、中国能建:氢能源公司处于拟设立阶段
中国能建近日解答投资者提问时指出:“氢能源公司处于拟设立阶段,后续进展公司将依据上市规则监管等要求对外公告。”
国际视野
1、荷兰考虑改造天然气管道储存运输氢气
1月20日消息,考虑到荷兰今年将停止其国内大部分天然气生产,荷兰国家天然气管网作业公司(Gasunie)正在研究将1.5万公里的天然气管道进行部分改造后用于氢气的运输和储存。
2、澳大利亚煤制氢项目开张,首批液态氢产品正运至日本
一个位于澳大利亚、日企牵头的煤制氢项目取得了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该项目的首批液态氢1月21日正乘坐运输船前往日本。在这之前,这个项目因全球范围内的新冠大流行推迟了近一年。“氢能供应链”(Hydrogen Energy Supply Chain,下文简称“HESC”) 是由日本企业川崎重工牵头、日本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支持的、价值5亿澳元(约合3.6亿美元)的煤制氢项目,作为两国转向清洁能源和减少碳排放一种新方式。
3、本田CEO确认未来不会开发氢燃料发动机
近日,本田汽车CEO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在接受外媒时披露,该公司已经对氢在内燃机上的可行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在10年前得出结果:以氢为燃料的汽车内燃机由于技术原因并不会成为未来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