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氢能网 » 加氢站 » 正文

冬奥会上的“绿色心脏”

日期:2022-01-25    来源:风口财经  作者:吕华

国际氢能网

2022
01/25
08:4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中国氢能产业 亿华通 加氢站

“双碳”目标下,中国氢能产业正加速驶入快车道,而践行“绿色办奥”理念的北京冬奥会无疑将成为绝佳的“试炼场”。

沿着冬奥的足迹一路走来,由潍柴氢燃料电池提供动力源的黄河雪蜡车,填补了国内雪蜡车的空白;由亿华通燃料电池系统配套的冬奥会服务车辆比例已超过90%;由中石油、中石化、国电投等能源巨头投入建设的加氢站已累计示范运营30多个;冬奥赛场的主火炬也将由氢燃料点燃……

借助冬奥会,更多的应用场景得以展示,更多的民众认知变得清晰,氢能角逐也在城市之间拉开帷幕。诚如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所言:“北京冬奥会将提供氢能产业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展示场景,会成为氢能行业的里程碑。”

冬奥会上的“绿色心脏”

在新能源发展的众多应用场景中,氢燃料电池是至关重要的一路分支。

2021年9月26日,中国首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雪蜡车实现下线交付,搭载的正是潍柴动力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其额定功率高达162kW,全程零排放、零故障运行,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心脏”。“从系统设计、制造工艺、质量管控到服务保障,我们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均得到了国家认可。”谈到潍柴动力在冬奥任务中的表现,潍柴新能源科技公司总经理张超颇有信心。

不同于夏季奥运会,冬奥会期间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为突破冬奥会高寒环境对燃料电池系统严苛要求,2021年初,潍柴动力的工程师们奔赴-34℃的呼伦贝尔进行试验,采用低温可自加热电堆、精确计算水含量、优化系统停机吹扫策略等方法,在低温环境仓中模拟各种低温工况,并最终实现了-34℃高寒环境一次启动成功。这也是国内行业首次对重卡、轻卡、客车等多领域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开展寒区试验。

针对车辆的高安全性要求,潍柴动力突破了电堆本体和燃料电池发动机在高电导率下的绝缘设计难题,利用智能绝缘检测方法和故障诊断机制,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绝缘值的有效测量和安全诊断,保证行车安全,并通过在线预测、智能诊断和处理控制算法实现燃料电池系统的高可靠性运行,产品寿命超过30000小时,这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北京冬奥会是潍柴氢燃料电池在特种车辆应用上的重大突破”,张超表示:“作为冬奥会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潍柴动力将实现从传统行业到氢能源的转型升级。”

全方位场景应用展示窗口

冬奥会将氢能应用在多个环节,将成为氢能源应用的重要展示窗口。

2021年12月31日,“相约北京”冬奥测试赛圆满收官。其中,交通测试部分共投入氢燃料电池客车80辆,均搭载了由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亿华通”)研制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截至目前,亿华通燃料电池系统配套冬奥会服务车辆的比例超过90%。

据北京冬奥组委相关数据显示,本次冬奥会赛事中,将示范运营1000多辆氢燃料电池车,其中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将有700余辆氢燃料大巴车投入使用,有至少30辆氢燃料电池客车负责赛时观众及工作人员的运输。

“与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相比,搭载氢燃料电池的汽车拥有‘加注时间短、续航里程长、低温适应性强’等优点。”于清教表示,氢能源电池具有“零排放”的绿色环保特性,是理想的柴油替代对象。根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的预测,北京冬奥会期间,预计可实现每辆车每千米0.28升的节油效益、每辆车每千米0.75千克的减碳效益。

与氢能源汽车相配套的,还有赛区沿线的加氢站。

2021年2月7日,中国石油合资建设的太子城服务区加氢站正式投入使用,为冬奥崇礼赛区50辆氢能源大巴供应氢燃料,加出中国石油加氢业务“第一枪”;9月9日,中国石化为冬奥氢能服务全面启动,在北京冬奥崇礼和延庆两大赛区,共4座服务冬奥的加氢站正式投营……据北京冬奥组委相关数据显示,本次冬奥会赛事中,将有超30个加氢站示范运营。

氢能源的全方位运用还体现在奥运火炬上,由中国石油提供的氢气,将在开幕式作为燃料点燃冬奥赛场的主火炬,真正实现奥林匹克精神与“绿色”、“环保”的进一步结合。

“借助此次冬奥会,更多氢能源场景应用得以展示,民众对氢能源的认知也更加清晰。”于清教认为,“此次冬奥会对氢能源的应用和示范将起到引领作用,其示范意义彰显了中国积极减碳、应对能源危机的决心和信心。”

氢能,强省份之间的“角力场“

一场盛宴让氢能源再次被寄予厚望,“氢能“也俨然成为了强省份之间的“角力场“。

放眼全国氢能产业的布局,不难发现氢能源建设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强相关性。位居2021年各省份GDP总量排行榜榜首的广东省,不仅在加氢站数量上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非小微企业数量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接入量也同样一骑绝尘。

强有力的经济发展为氢能这颗“种子“的生根发芽提供了”温床“,于清教对此解释:“还处于发展试验示范阶段的氢能产业,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市场导入期’向‘快速发展期’的过渡,而这主要依靠大力度的财税支持政策,因而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更有余力和信心去发展氢能。“

2021年4月16日,科技部与山东省政府签署《共同组织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的框架协议》,山东由此成为我国“氢进万家”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示范省。9个多月以来,山东已出台29项氢能产业专项政策,编制发布2项氢能产业国家标准、9项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建成加氢站22座,推广燃料电池车辆848辆,开通燃料电池公交专线30余条,并研制了国内第一辆燃料电池智能雪蜡车。

广东是我国氢能发展的重要一极,在氢能源的推广、建设上较为领先。截至2021年6月,我国加氢站共建成141座,其中,广东省已运营、已建成、在建及拟建的加氢站共61座,排名全国第一;江苏成为长三角地区氢能产业的“抢跑者“, 2021年,江苏省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产业主营收入达到500亿元,氢燃料电池车整车产能超过2000辆,电堆产能达50万千瓦以上。

城市争相布局的背后,固然有极富想象力的产业前景。

业内预测,我国将在2025年至2035年迎来氢能产业迅速发展时期,2035年后将进入氢能大规模应用阶段。《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占终端能耗的10%,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将达到3000万辆,社会对氢能的需求将达到6000万吨。

但产业发展之路也注定道阻且长。

于清教坦言,氢能产业仍然面临成本高、投入大、盈利难、回报期长、技术困顿等难题,基础建设推进较慢,顶层设计有待强化。相关数据显示,主营业务含有氢能源的非小微企业,全国不足3500家,其中广东以超过500家的数量排名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江苏和山东,分别有286家和266家,17个省区市的氢能企业数量不足100家。“氢能前景可期,但实际推广效果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返回 国际氢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