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站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国内加氢站建设存在不平衡的发展现象。根据统计2020年我国加氢站数量累计建成118座加氢站,2021年,国际能源网/氢能汇(微信公众号:h2-2005)不完全统计,全年新建加氢站59座,大部分加氢站加氢能力在500-1000公斤/天,而且在京津冀地区新建的加氢站主要是为冬奥会的氢燃料电池车服务。
2021年全国有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湖北、河北、山东等18省区市有新建加氢站,其中宁夏、贵州、海南等地实现加氢站建设的零突破。
北京:服务冬奥打造氢能基地
在今年2月份即将开幕的北京冬季奥运会将会以氢能出行为主,将示范运营1000多辆氢燃料电池车,30多个加氢站。其中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将有700余辆氢燃料大巴车投入使用,有至少30辆氢燃料电池客车负责赛时观众及工作人员的运输。
因此北京2021年主要修建改造的加氢站目的是为冬奥会服务。
重庆:川渝氢走廊先行者
携手打造“成渝氢走廊”是四川和重庆两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重庆可以说是先行者。2021年重庆6座加氢站开工或投运,其中刚开工的重庆涪陵石油长寿晏家加氢综合能源站,未来将要打造氢电油气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
上海:加大加氢站建设力度
近日,《2022年上海市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发布,措施提出:“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落实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推动全市加氢站规划建设。”
从2021年新建和投运的加氢站数量看,上海的加氢站建设速度的确需要加快脚步,否则很难实现,到2025年新建14座加氢站的发展目标。
河北:加氢站密集投运
河北省贡献了2021年新增加氢站的几乎六分之一的数量。张家口作为冬奥会的重要赛场,必然要新增大量加氢站才能满足冬奥会的出行需求。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如此大规模增加加氢站表示担心,担心冬奥会结束后,这些加氢站能否保持运营,河北是否有足够的氢燃料车有加氢的需求?或许这些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得到验证。
山东和广东:打造氢能大省
山东作为能源大省,有充分的能源转型的需求,有大量化工企业的山东,发展氢能具备源头优势。山东应该是最早发布氢能规划的省份,山东甚至跟科技部签署《共同组织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的框架协议》,明确将在4年的项目周期内建设完成1条连续里程不低于300km的氢能高速;高速沿程新建加氢站不少于6座,日均12小时单站加氢能力不低于500kg,具备70MPa加氢能力;建成2处零碳服务区,氢能均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氢能发电效率不低于50%;配置燃料电池车辆沿程应急和维保所需装备和设施。
2021年,山东新增加氢站6座加氢站,除了一座加氢站刚启动,剩余的5座都已经投运。但从规划看,山东后续的加氢站数量还会大量增长。
广东的加氢站发展现状与山东类似,由于加氢站补贴数额高,氢能企业多,政策支持力度大,2021年广东省的加氢站建设数量也非常可观。
多省区实现零突破
加氢站建设成本投入较高,因此并不是每个地区发展都是均衡的状态,重庆、河北、山东加氢站投运量较大的省市只是少数。不过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像宁夏、海南、湖北、贵州等地的加氢站实现零突破。
多省区新增两座加氢站
从2021年多个省市新增加氢站的情况看,大部分省区增加了差不多两座加氢站。而新增加氢站中,多地选择综合站,而不是单独作为加氢站使用。因为加氢站的运营成本较高,当前氢能车数量不足万辆的前提下,单独运营的加氢站可能面临亏损,所以一些省份尝试多位一体的加氢、加油、加气、充电、换电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
浙江+湖北发展速度较均衡
湖北和浙江2021年新增加氢站都是4座,两个省份都是家经济大省,用能需求量大,城市绿色转型的愿望也比较迫切,发展氢能汽车,支持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是两个省份重点考虑的问题。湖北武汉提出到2025年,武汉将产生3-5家氢能国际领军企业,建成加氢站30-100座,形成相对完善的加氢配套基础设施。湖北正在朝着该目标迈进。
浙江在2021年11月8日发布了《加快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2025年推广燃料电池车5000辆,规划加氢站50座。在保证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浙江已经开始着手并初步取得一定成效。
全名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