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氢能是氢燃料电池行业一种独特的存在。
2017年,氢能产业混沌未开,乾坤未定,明天氢能一腔热血投身其中,并斥巨资建起国内首条智能化万台级燃料电池生产线。
近一两年,行业前景逐渐明朗,受示范政策率先落地商用车的影响,业界同行加速向大功率迭代,甚至推出200kW级电堆,明天氢能不紧不慢,一颗匠心缓缓“雕琢”120-140 kW产品的批量化供应。
当前,多数企业为增加装机量想方设法获取订单,明天氢能非但无装机量的执念,还跳出燃料电池供应商的“圈层”提出构建“根据地生态圈”的概念,联手上下游企业,推进产业的集聚发展。
明天氢能的每一波操作都“出其不意”。走进明天氢能就会明白,这都是它“笃定未来、事求卓越,立足氢能,洁净寰宇”发展理念的外延。
一、稳扎稳打,八大工艺做深行业
明天氢能位于安徽六安金安经济开发区,是国内氢燃料电池领域知名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技术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
2021年是明天氢能成立的第四年,目前取得的主要成绩有:
生产端:与中科院大化所、同济大学联合建成全国首座万台级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自动化、智能工厂,开发了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八大工艺”:金属单极板冲压工艺、金属双极板激光焊接工艺、金属双极板镀膜工艺、 MEA生产工艺、电堆装配工艺、电堆活化&测试工艺、燃料电池系统装配工艺、燃料电池系统测试工艺。
产品端:实现30kW、40 kW、50kW 、60kW、80kW等燃料电池系统的批量化供应,累计装机量位居行业前列;当前,公司正在调整装备工艺,有望在近期推出120 -140kW燃料电池系统,同时实现产品的批量化供应。
应用端:推动安徽省开通首条氢能公交示范运行路线,并联手整车企业首批投放15辆氢能公交;截止今年11月15日,这批车搭载明天氢能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公交单车最高行驶里程已经超过12万公里,平均氢耗4.5kg/公里,单日运营里程接近300公里,车辆整体运行状态良好。至今明天氢能共计为超200辆氢燃料电池车辆配套,其中仅今年,配套车辆数量就达100辆。同时产品还已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分布式发电等领域。
此外,明天氢能在燃料电池产业链创造了国内162项技术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6项,实用新型专利88项;公司还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上海同济大学等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建立了安徽明天氢能公司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对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以便持续占据行业发展技术创新的制高点。
为了推进氢能汽车示范运行,明天氢能还建成了安徽省首座加氢站——明天金安加氢站,日加注量1200公斤,可满足100~150台燃料电池汽车运营需求;获得安徽省首张车用氢气充装资格证。今年7月,明天氢能还建成了重庆首座加氢站,日加氢能力达500公斤,能满足每日50辆车的加氢需求。
明天氢能是国内少见的对燃料电池供应链进行深度布局的企业。为什么它要这么操作,在一些材料与部件上直接外采岂不更快捷?这实际上源于明天氢能董事长王朝云对产业的认知,以及他对公司定位的设定。
双碳目标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氢能经济作为一种循环经济,是实现碳排放目标的根本举措,前景远大。而发展氢能经济,需要核心材料、关键部件、电堆和系统层层向上,才能支持金字塔尖应用端在交通、储能、船舶等领域的开发。
“我们明天氢能在成立之初,就以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设计了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电堆、系统在内的四个层级,让公司服务并扎根于这个产业;同时我们进行深度布局,才有机会承担一些科研项目,保持技术的高度,推动行业研发能力的提升,”王朝云表示,当然,这个过程却是也遇到了很多挑战,有工艺的瓶颈,有装备的瓶颈,但是这些明天氢能都在逐一克服。
二、打造氢能应用“根据地生态圈”
双碳目标下,我国氢能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氢能高效利用的最有效途径,已经开始迈入发展快车道。此背景下,燃料电池企业纷纷展开激烈的“卡位战”,其中也包括明天氢能。明天氢能的“卡位”方式与其他企业也十分不同:
首先,非常重视品质,匠心锤炼产品。 王朝云认为,现在这个阶段还不是企业抢装机量的时候,专心致志把产品品质和性能做好最重要。包括当前受示范政策依重燃料电池在长途重载应用领域的影响,企业纷纷探索大功率燃料电池。明天氢能也是在实现80kW燃料电池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使用寿命等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提升性能,调整装备工艺,推出120-140kW的产品。
甚至为了防止团队在生产研发上急躁冒进,保障每一代产品拥有稳定的品质与性能,明天氢能还将“教授+工匠精神”注入企业成长发展基因, 同时通过导入了一套车规级标准体系——IATF16949督促全员建立质量意识。明天氢能的这一步是“打牢地基,再建大厦”。
其次,联手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打造“根据地生态圈”。目前,明天氢能已经在安徽六安成功打造了第一个“根据地生态圈”。在该“生态圈”中,明天氢能建设加氢站,展开氢能汽车的示范运行,并根据市民的特定需求提供相应示范服务,提升市民对氢能汽车的关注。
该“生态圈”始建于2019年12月底,到今年11月,通过22个月的示范运行,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946.8吨,证明了燃料电池电池汽车成熟稳定,已具备大批量商业化运营用条件。基于此,王朝云透露,六安政府已经决定每年都会在当地投放不低于15辆氢能汽车。
继六安之后,明天氢能在重庆又开辟了第二个“根据地生态圈”。今年7月,明天氢能在重庆两江新区正式落地建成重庆首座加氢站;今年年底,明天氢能将在此投运10辆氢能公交和10辆氢能物流车,并助力当地建成燃料技术应用成果展示中心。
“时间证明我们打造的六安生态圈是成功的;重庆生态圈拓展了明天氢能在当地的影响力,截止目前也有不错的收效;现在在筹划的还有青岛生态圈、合肥生态圈等,”王朝云透露,我们陆续还会在全国寻找其它有丰富的氢源、氢的运输半径合适、氢气制储运加便捷的地方,推进氢能生态圈的建设,甚至会考虑入驻东莞、深圳地区。
明天氢能构建“根据地生态圈”实现了社会效应、经济效应与品牌效应的多赢,相对于其它同行拓展市场的策略更具远见性与全局性,不仅拓展了公司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更是直接加速了国内整个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商业化进程。
历史中有名人建立革命根据地并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信念。明天氢能的“根据地生态圈”在能源革命时代,是不是活学活用的一种实践?为了保障“根据地生态圈”未来能在更多地方有序落地,明天氢能还已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昆仑燃气、中国汽研等45家上下游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在氢能上升至国家战略及双碳目标下,氢能产业迎来发展风口。产业链企业该如何借力风口实现发展的跃升,明天氢能有什么建议?王朝云认为三点非常关键:1)敬畏科学,遵循产业规律;2)加速培养行业人才;3)专注专心,苦练内功。
“丰田发展氢能产业有20年的研究与积累;今天我们的氢能产业要实现市场化还有一段路要走,最快需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王朝云表示,风口要来了,猪未必能上天,脚踏实地、注重实践的企业一定能迎来发展的曙光。
一个产业的时代即将到来,势不可挡。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明天氢能的“明天”是,打牢根基,与产业共生长,成为一家能存续百年的、有创造力的公司,在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