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团正试图将高大上的航天科学技术在氢能领域实现民用转化。
航天是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最早的应用领域,近年来航天科技集团全面布局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和产业化,以促进氢能的开发和利用,旨在让航天技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产生社会效益反促航天技术的发展。
在航天科技集团全面布局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过程中,其下属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所聚焦的业务有所不同,都对促进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现阶段,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氢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航天六院101所、航天六院11所、航天8院811所、航天工程公司、航天科技一院15所、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分支机构或控股、参股子公司构成了其整体的氢能布局版图。
以下是航天科技集团的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氢能相关业务介绍:
氢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航天科技集团氢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成立于2018年6月,隶属于航天六院。该中心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学科带头人20余名,是我国首个军民融合氢能开发利用平台,依托航天六院所属的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和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开展氢能利用规划论证、技术研发、业务拓展、对外交流的专业平台。
从业务内容来看,该中心主要围绕氢能利用领域高端技术装备工程应用,重点开展高效低成本制氢储氢技术、氢液化技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能装备检测和安全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加速氢能利用技术发展,为氢能利用产业链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该中心将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引下,联合国内优势单位,完成氢能利用产业链的军民用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建立氢能产业链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实现氢能利用技术在国防和民用领域广泛应用,形成技术和产品双输出能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氢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航天六院101所
航天六院101所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技术先进的航天动力地面综合试验研究基地,也是唯一的氢氧发动机研究试验基地,拥有我国唯一的航天液体推进剂研究中心,是国内液氢产能和用量最大的单位。
为实现氢规模化液化与应用设备技术自主可控和关键部件的国产化,航天六院101所先后成立了氢液化流程攻关与装备集成团队、正仲氢转化催化剂研制开发团队和加氢站装备攻关团队、车载液氢供气系统攻关团队等,分别进行关键技术研究、应用装备及其核心零部件开发。
现阶段,航天六院101所已经建设完成国内首座商业应用的液氢工厂;建设完成我国首套液态储氢加氢示范系统;研制完成我国首套车载液氢供气系统;建设完成我国首个70MPa高压储氢气瓶检测平台;完成国内首例车载液氢瓶火烧试验和爆破试验。
60多年来,该所建立了完整的液氢及高压氢装备开发基础,已形成国内最完善的液氢生产、储运、应用及安全保障体系,开发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液化设备、加氢站装备及液氢储供系统,组建了国内一流的氢能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团队,氢能民用市场科研经费及商业合同累计已达数亿元。
2020年,搭载六院101所研制液氢储供系统的北汽福田32T液氢重卡正式发布,为我国燃料电池重卡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路线。
航天六院11所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11所)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液体火箭动力事业的发源地。该所研制的三代氢氧发动机用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圆满完成了我国月球探测、北斗导航等一系列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发射任务。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把先进的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到更多领域,2000年,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京)依托几十年来在氢供应和氢氧火箭发动机领域的技术积累,在多型氢氧火箭发动机液氢液氧流体输送、安全测控、喷注雾化、燃烧技术基础上,开始进行燃料电池和氢能利用领域的相关工作,是国内最早的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单位之一,在“十五”到“十三五”期间,承担并顺利完成了多项燃料电池领域国家科研项目。
现阶段,六院11所(京)主要研制的项目有:100kW大巴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多旋翼无人机氢空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制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密闭环境(空间/水下)燃料电池系统、高自持特殊环境专用电源、高机动应急电源、场馆/特殊环境专用大功率电站、高性能燃料电池电堆、大流量高效氢气循环泵、氢/氧特种阀门等。
位于北京亦庄开发区的北京航天动力科技园即将建成每年500台/套的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和百千瓦级发动机集成测试厂房,为后续的产业化推广奠定硬件基础。
航天8院811所
航天8院811所(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隶属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的空间电源系统研究所,是国防科工局核定的国家空间能源专业核心保军单位,国内主要空间电源系统的抓总单位。
811所牵头产业链优势企业并首次实现核心团队持股发起成立的航天氢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公司工商注册登记,标志着811所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迈入新阶段。
2001年,在载人航天等军用特殊需求牵引下,作为国内空间电源系统抓总单位的811所正式组建燃料电池课题组,结合自身空间特种电源专业技术特长,开启氢能及燃料电池应用技术研发征程,这也是811所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蓝图开始勾勒的第一笔。
811所在国内最早开发出薄型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掌握电堆以及金属双极板、膜电极等关键零部件自主核心技术,获专利授权22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斩获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空间产业暨北斗导航技术应用展览会“产品金奖”等四项全国级大奖。
2019年,为打通燃料电池规模化制造瓶颈,811所积极布局燃料电池产业,建成了国内首条包括膜电极、金属双极板、电堆集成、电堆测试、系统集成、系统测试等生产环节的全流程燃料电池生产线,并完成了30kW~100kW系列化产品定型,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航天氢能公司的成立,正式宣告811所经过近二十年摸索潜行,已成功构建起“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公司”三位一体氢燃料电池产业布局。这是多年技术沉淀的一次厚积薄发,也是811所多年来秉承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紧抓国家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机遇,稳扎稳打持续推进氢燃料电池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历史拐点。
航天工程公司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航天工程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专业从事煤气化技术及关键设备研发、工程设计、技术服务、设备成套供应及工程总承包。
在氢能业务方面,航天工程近两年开始拓展煤制氢等氢能业务,并于2020年8月斥资2亿元参与设立了“航天氢能有限公司”,推进航天氢能技术产业化发展。目前该公司聚焦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投资氢气、合成气等工业气体运营,以多样化的投资方式,逐步发展成为集工业气体运营、氢能技术设备研发制造、氢燃料供应链运营、三废治理及运营于一体的综合性投资平台。
航天科技一院15所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一院)下属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15所),始建于1957年,主要从事发射技术、发射方式以及发射车、发射平台的研制。
航天科技一院15所下属的北京长征天民高科技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低温系统集成和低温设备的研制,公司产除了各类特种车辆,还长期致力于在燃料电池电堆、系统以及应用方面的研发及产品化工作,拥有30kW燃料电池发动机、7.5T燃料电池物流车等系列产品。
航天科技一院15与长征火箭工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也有涉及燃料电池相关业务。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拥有氢燃料电池电堆模块自主研发技术和产品,可组成多功率动力电源,应用于电动车辆、航空、船舶、备用电源、移动电源等新能源产品领域。
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2008年3月正式运营。公司注册资本120亿元人民币,管理资金规模2240亿元,履行航天科技集团赋予的产业孵化、资源整合、战略并购、投资融资等职能。
在氢能业务投资方面,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2019年联合一汽、二汽、中车发起设立国创新能源汽车基金,一期募集52.3亿元,主要投资氢燃料电池等氢能应用、新能源军车、特种车、电控等核心部件、车联网、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
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6月在大连成立,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北京国创新能源汽车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大连氢慕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大连装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科源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发起设立。
国创氢能公司旨在充分发挥中科院基础研究和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核心优势,以解决氢燃料电池产业核心技术需求,落实自主可控战略作为自身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标准,专注于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努力成为国家氢燃料电池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