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被认为是氢燃料电池产业的“起跑年”。时过一半,是否已经跑起来?
宏观政策端,上半年,全国十多个城市与地区承担起发展氢能产业的重任,持续推出相关政策为氢能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企业端,国内主流企业融资、扩产及密集发布新品,成绩显著;外资、央企、跨界者入局“抢滩”国内氢燃料电池市场案例不断发生。
应用层面,上半年氢能重卡订单放量明显;原来发展相对缓慢的氢能乘用车已准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不少企业在船艇游轮、机车/列车、摩托/电动车、叉车/观光车等新兴细分领域展开了积极的探索。
氢能端,氢气制储运加领域活跃度提升,尤其是加氢站方面,多个地区实现“零”的突破,助力氢能汽车的规模化推广。
当然阻碍氢能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也依然存在,比如示范城市群名单迟迟未出,导致社会资本不敢下注,部分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影响了国内氢能产业技术创新生态;受全球疫情蔓延等原因,部分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明显,一定程度压缩了燃料电池的降本空间等。
记者归纳8组关键词,以期“还原”今年上半年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生态,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减轻对“补贴拐杖”的依赖,全国各地推进忙
氢能示范城市名单一直悬而未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资本不敢下注,部分企业面临资金断裂风险,影响了国内氢能产业技术创新生态,但是,从宏观来看,各地发展氢能产业的积极性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今年以来,甘肃、岳阳、贵阳、山西、南京、无锡、宁东、包头、海南、济南、重庆、安徽、新疆等地区在布局氢能产业上拿出了“没有政策也照干”的决心。甘肃谋划“五位一体”的氢能产业园;岳阳明确提出打造氢能示范城市;贵阳公示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山西立志向氢能产业转型;南京开通氢能公交示范线;重庆加速完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济南提出建设“中国氢谷”;新疆将加快壮大氢能产业纳入“十四五”规划等。
这些地方按照网传第一批示范城市群是“京沪粤+河北+河南”看,基本无缘示范城市,但它们显然在尝试摆脱心理上对“补贴拐杖”的依赖,承担起了发展产业的重任。
二、主流企业:融资、扩产、发布新品
上半年,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迎来一轮投融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1-6月国内氢燃料电池行业发生的投融资事件多达数十起,其中燃料电池环节占比超过一半。由于燃料电池环节主流企业发展较快,不少企业已达到上市要求,在投资人的热捧下,融资能力已开始进入亿元融资时代。
关注氢燃料电池的机构也明显增多,潍柴动力130亿元定增项目,有25家机构获配认购;亿华通近日发布一份增发方案,多家国际超一流金融企业认购,包括瑞士银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
此外,上半年主流燃料电池企业也分外忙:东方氢能、未势能源、浙江润丰、中国船舶712所、大洋电机、恒动氢能、国鸿氢能、清能股份、明天氢能、现代汽车等决定或已经投扩产;新源动力、亿华通、风氢扬、 重塑科技、潍柴巴拉德等均发布了新品。
三、外资:抢滩登陆中国氢能市场
外资企业加紧抢滩中国氢能市场。
上半年,现代企业在广州设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销售公司;丰田汽车和亿华通成立合资公司,推进在中国的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事业;佛吉亚成功收购斯林达,加紧布局中国IV型储氢瓶市场;瑞士飞速集团携手潍柴动力合作设立合资公司,为中国市场提供燃料电池空压机。
此外,博世和丰田公司分别以重庆分公司、四川一汽丰田作为配套商已成功进入第343批、345批公告目录。业界认为,他们的强势入局,能够刺激国内燃料电池技术进步。
四、央企加码布局,光伏巨头强势入局
面对政策的密集支持和万亿级别的庞大市场,上半年各路企业在氢能领域“跑马圈地”,其中包括跨界巨头,以及央企大鳄。
3月,千亿光伏巨头隆基股份入局“光伏制氢”,从其3月31日注册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截至目前,已连续签约了11个氢能项目。光伏领域其他企业协鑫集团、晶科科技、阳关电源、亿利集团等在上半年也扎堆入局氢能领域。华电重工、珠海港、永安药业、中比能源等不同领域企业也均以不同方式在加速向氢能进军。
央企中,年初中国石化定目标要做“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并后续与明天氢能、未势能源签署合作协议;中石油专门成立了氢能研究所;其他如国电投、东方电气、国家能源集团、中国能建、东风汽车集团、中车集团、一汽集团、中国船舶等央企也均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有序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业务。
五、下游应用:氢能重卡订单放量
在应用端,上半年氢能重卡订单放量明显。近日,天津市氢能产业示范区园区向客户荣程钢铁交付了31吨燃料电池自卸车和49吨燃料电池牵引车;6月16日,大运重卡60台氢能重卡交付给保定智通;6月13日,东风商用车20台氢能重卡交付给保定智通;5月,10台氢能重卡在山东投入运营;4月,5辆氢能重卡投放于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用于港口作业等。
这只是今年国内氢能重卡订单释放的一个缩影。在政策、重卡新能源化需求迫切等多方因素助推下,业界预计2021年氢能重卡将密集落地进行示范运营。
目前国内氢璞创能、重塑科技、风氢扬、清能股份、新源动力、雄韬氢雄、氢晨科技、亿华通、国鸿氢能、潍柴动力等国内燃料电池企业已发布针对重卡相关市场的大功率产品策略。
六、多元探索:乘用车等场景应用有新进展
相对于氢能商用车,国内氢能乘用车长期处于“萌芽”阶段。从今年上半年表现来看,萌芽已露“尖尖角”。在FCVC 2021展会上,广汽展出氢能乘用车Aion LX Fuel Cell;一汽展出氢能乘用车红旗H5-FCEV;现代汽车展出氢能乘用车NEXO;上汽大通亮相全球首款高端氢能MPV MAXUS EUNIQ 7。
其他车企,东风风神氢能多用途乘用车入选第339批公告,东风汽车在佛山南海成立了氢能乘用车示范运营车队,拟在年底前运营氢能乘用车不小于100台;长城汽车首款氢能SUV入选第341批公告,未来长城汽车旗下沙龙品牌宣布将致力实现全品类氢能乘用车量产。格罗夫最早在2019年驶入氢能乘用车发展赛道,近日其斩获北京银建投资公司5800台氢能乘用车采购大单。
去年还有业界人士担忧国内乘用车路线似乎要成为“政策弃儿”,从今年种种迹象来看,原来发展相对缓慢的氢能乘用车已准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除了乘用车,上半年,氢燃料电池在船艇游轮、机车/列车、摩托/电动车、叉车/观光车、电站等新兴细分领域的应用探索也均进步显著。
七、微观聚焦:原材料价格上涨
上半年氢能与燃料电池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明显。应用于我国现阶段主流储氢瓶的高端碳纤维主要依赖于进口,日本东丽、韩国晓星等化工产品厂商是我国这一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商。今年以来,东丽的T700碳纤维价格从去年的不到200元/公斤上涨到300元/公斤以上,接近翻了1倍。这推动了国内储氢瓶生产成本的提高,让有些下游燃料电池系统厂商也感受到了一定的价格压力。
应用于催化剂的铂金今年以来价格也呈震荡攀升走势,2月中旬,每克铂金单价冲到了268.85元,成为近五年以来铂金价格最高值。1-6月铂金价格同比去年涨价20%-30%。此外,燃料电池空压机控制器采用的碳化硅模块价格也呈走高态势。
八、制储运加:整体发展活跃度提升
氢气供给不足一直是制约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掣肘之一。此形势下,上半年国内多方势力开始发力制氢项目,比如华能集团、中国能建、宝丰能源、上海电气电站集团、隆基股份等均在积极布局制氢项目,未来国内氢气供应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储运端,上半年多家企业在IV型瓶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比如斯林达拿下了中国第一张IV型储氢瓶制造许可证;天海工业推出了新一代Ⅳ型瓶,并建成年产万支IV型瓶的柔性生产线等。我国IV型瓶已进入发展新阶段。
加氢端,上半年国内多个地区加氢站建设实现“零”的突破:西部高原建成首座固定式加氢站;山东投运省内首座加氢母站;海南省首座商用加氢站—中国石化琼海博鳌银丰加氢站正式投入运营;东北地区首座加氢站—盛港综合能源服务站(大连)正式运营;江苏首座油氢合建站和首座加气加氢合建站建成并投运;贵州省六盘水市正式投运首座加氢站—双红油氢综合能源站;青岛首座固定式加氢站投运。
此外,武汉三环路内唯一的一座加氢站竣工验收;山东淄博首座气氢电混合站竣工验收;位于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加氢站——大兴加氢示范站开始试运营;冬奥会首座加氢站也已正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