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FCVC 2021)大会上,多位行业专家及头部企业玩家围绕碳中和、“十四五规划”、示范城市政策等背景,深入探讨了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标准。会议期间,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燕希强接受了媒体专访,核心观点如下:
1、电堆产品以商用车为主,同时也在对乘用车进行技术储备
氢燃料电池应用过程中,电堆和储氢瓶组成的动力系统体积较大,使这项新技术在乘用车领域的难度较高,更适合装载重卡等商用车。国鸿正是看重了这一点,主攻商用车领域,自主研发了商用车所需的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另外,国鸿正在开发新一代高比功率柔性石墨板电堆以及金属双极板电堆,为后续布局燃料电池乘用车市场做准备。
2、示范期将迎来成本快速下降
一个新兴行业要实现商业化,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往往是成本,而规模化生产是解决成本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国鸿氢能拥有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电堆产能生产线,成本优势显著,伴随产能的进一步提升,成本还将继续下降。
对于燃料电池成本的预期,燕希强表示:今年两会,氢能进入“十四五”规划,示范期内整体氢能市场将逐渐释放规模化的成本优势,预计到2025年,燃料电池电堆的成本有望下降50%。
3、今年国内市场预计装车1万台
氢燃料电池与锂电的发展路径类似,前期都是以公交车、物流车等商用车辆进行局部区域推广,后续逐步扩大范围与规模。2021年,国家政策层面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加大了力度,去年发布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以奖代补”的政策。今年将逐渐落地北、上、广,等示范城市,市场将会迎来远超前几年的增量。目前,国鸿已布局北京、广州、重庆、嘉兴、青岛等地,顺应政策导向加大出货量。
4、全方位的国产化将是行业发展的主线
在受访过程中,燕希强多次提及的“国产化”这个关键词,且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的国产化应该是全方位的。
首先,国家以奖代补的政策对产品的国产化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国鸿氢能目前已具备了燃料电池系统各个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与制造能力。
其次,氢燃料电池在长距离、主干线物流运输重卡的前景被一致看好,车辆的载重需求对燃料电池发动机功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比2018-2019年期间主流的50kW-60kW产品,国鸿氢能等国内系统厂家已经输出110KW及以上高功率产品,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5、氢能具备“替代”潜力,受资本市场认可
国内乃至全球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未来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在能源层面,氢能具备替代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的潜力,短期内就能与现有能源形成互补关系;在应用层面,短途出行纯电动车替代汽油车已经通过了市场验证,长距离行驶氢燃料电池车替代柴油车,也将成为一大趋势。另外,关于行业发展,资本市场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也是一致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