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近日透露“十四五”期间加快发展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目标:在氢能交通和氢基炼化两大领域大力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快速发展,拟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
“电气化+电动车”的应用体系必将颠覆性地替代化石能源。但是,谁来满足燃料电池的能源?谁来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的氢气?谁来投资方便补给的加氢站?
氢能的发展需要产业配套及时跟上,没有足够的加氢站,就不可能有更多的氢车用户,而没有足够的用户,就没有人愿意投资加氢站。而从短期的经济性考虑,加氢站和氢车的矛盾几乎是“无解”。一座加氢站的建站动辄就是上千万的投资,成本远远高于充电桩,而且审批流程也特别复杂。所以,目前国内的加氢站大部分都是服务于公交车或工程试验,地点比较偏僻,没有考虑普通居民加氢的便利性,客观上加重了“氢能不适用乘用车”的认知。而从日本和韩国氢能发展经验来看,实际影响氢能发展的不是燃料电池汽车本身,而是氢气的来源和基础建设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
中石化提出的氢能发展计划,对我国氢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巨大影响,按照每座加氢站平均建造成本1000万元计算,1000座加氢站需要投资100亿元。
中石化已经非常明确将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抓手,而且早已着手布局。从2019年7月中国石化在佛山建成国内首座油氢合建站,这也是我国第一座可同时为燃油、电动和氢燃料电池汽车补充燃料的站点开始,至2021年2月17日,拟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中石化在氢能领域的路线图逐渐清晰:战略性投资燃料电池龙头企业,加强对氢能应用端的了解;与地方政府达成战略协议,在重点区域建设加氢站;与化工企业、气体公司和可再生能源企业合作,投资不同技术路线的制氢项目;与下游应用端客户战略性合作,培育氢气应用市场;投资储氢核心材料,在48K大丝束碳纤维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投资检测项目,提高氢气应用的可靠性。
中石化拥有3万座加油站,年产350万吨的氢气,是目前国内最大氢气生产企业。依托现有炼化企业的副产氢资源,中石化目前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建成9000公斤/天的高纯氢供应能力;已建成42公里“巴陵-长岭”氢气管道,平稳运营6年;截至2020年底,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已累计开展加氢站试点项目27个,在广东、上海、浙江、广西等地布局了加氢站点。尽管中石化拥有大量的副产氢资源,但这副产氢不是他们发展氢能的最终目标,绿氢才是中石化发展的方向。
2021年1月张玉卓董事长与四家光伏企业的视频会议,就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时提出:充分发挥中国石化在氢能产业链上的优势,合作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制氢、运氢、加氢设施,全力降低成本,实现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中国石化在化工材料方面的技术研发优势,深化互利合作,加大电池材料方面的技术攻关力度,大幅度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及寿命,全力降低光伏组件生产成本;充分发挥中国石化内部电网消纳优势,合作推进光伏、氢能等新能源项目在中国石化的落地,降低用能成本,实现共赢发展;充分发挥中国石化营销网络优势,推动风光氢一体化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建设。在国内相关示范区及产业园区探讨合作试点绿电制氢以及加注示范等应用场景的可能性,共同推进氢能高水平示范。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运营加氢站127座,新增61座。也就是说,未来五年中石化每年加氢站建成数量将超过2020年全球新增量,也超过中国已建成加氢站的总数。中石化的加速布局必然调动更多致力于转型升级的能源公司更大的积极性,加速中国氢能基础建设的进程。张玉卓董事长与四大新能源公司的视频会议和本次十四五氢能目标,引起了行业内巨大的震动,大规模的氢能供给,意味着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瓶颈将被打破,显示出中国石化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见识与担当。